错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错撩小说网 > 掌中看 > 第68章 第六十七章

第68章 第六十七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永嘉三年重器北归后,留宫的宫门少有开启之时,零星几次也都是在十多年前了,宫中除了看守宫殿的宫人与南监门卫,便再无其余人。不过即便无人居住,留宫作为江南行宫,也不见破败之状。经过旬月暴雨的摧残,它依然屹立不倒,庄严肃穆。

姜见黎曾随萧九瑜路过楚州多回,但是她也从未踏足过这里,此番用濯缨剑和摄政王印打开了留宫的宫门,才得见宫墙深深之后的高殿飞阁。

同她想象得不大一样,眼前这座曾名为太宸宫的留宫,没有长安的太极宫繁华,更没有太极宫喧嚣,寂静得就像误入了什么与世隔绝的城池。

“姜主簿,这些灾民应当安置在何处?”傅缙的声音在空旷的宫道上回响,他身后的百姓索瑟地挤在一起,再好奇也不敢抬起头东张西望。

留宫中轴线上有四座宫殿,前朝治宸殿,中朝紫宸殿,后朝宸元殿以及后宫坤仪殿。治宸殿、紫宸殿都曾为天子上朝观政之所,宸元殿曾为帝王寝殿,坤仪殿则是皇后居所,宸元殿右侧的长乐殿曾是凤临帝还为公主时的寝殿,左侧的文德殿又住过永嘉帝,这些宫殿都是要避开的。

“最靠近宫门的殿宇是哪一处?”姜见黎询问引路的宫监。

宫监姓葛,是为四十岁上下的妇人,曾在苏后身边侍奉过,后来到了年纪祈求回乡,苏后便将她调回楚州,任名她做了留宫宫监,总管留宫大小事务。葛宫监在萧九瑜尚小时,曾照料过她两三年,因为对手持濯缨与摄政王印信的姜见黎极为和善,当姜见黎提出要开留宫收容灾民时,她没有半分犹豫就为她打开了宫门。

“最靠近宫门的是前朝几座大殿。”葛宫监如实道。

前朝,那就不适合安置灾民了。

大约瞧出了姜见黎面上的为难之色,葛宫监低声道,“主簿若是觉着为难,臣有个提议。”

“葛宫监请讲,”姜见黎虚心求教道,“我对留宫并不熟悉,不知何处适合安置百姓,还请宫监不吝赐教。”

“不若将他们安置在紫宸殿附近的丹宸殿,丹宸殿从未做过寝殿,从前也是做宴乐之用,里头并无多少陈设,地方也空旷。”

姜见黎点了点头,感激地说,“多谢葛宫监,如此看来丹宸殿很是合适,就去丹宸殿吧,还劳烦宫监带路。”

他们是从留宫右侧面的广通门入的宫,丹宸殿恰好就在紫宸殿额右面,因而走了不远就到地方了。姜见黎站在五层石阶之下抬头仰望,面前的这座宫殿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歇山顶殿宇,殿墙上每隔一断距离就开上一面直棂窗,若是在天气晴朗时,墙上窗子全部打开,日光应能直入殿中,殿中必然很是亮堂,只是他们怕是都见不着那情景。

收回视线,姜见黎一手撑伞,一手撩起被泥水浸透的脏兮兮的衣摆登上了石阶。走了两步并未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她疑惑地转过头去,发现身后一百多名灾民齐齐低下了头。

便是天子不在此处,这里也是皇宫,令人望而生畏。

“雨瞧着又要大了,快些进去吧,好不容易出来,可别着了病。”姜见黎耐心劝道,“本官既敢带你们来此,便已经思考周全,你们不必害怕,更不必疑心自己会犯下大不敬之罪。”说着,她看向了葛宫监。

葛宫监明白她的意思,顺着道,“诸位尽可放心,只要不在宫中随意行走,安安稳稳地待在殿中,便不会有事。”

傅缙的话就更加直白了,他面无表情地告诉这些灾民,“若是不听从命令,五两银就不给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却仍有人在犹豫,谁都不敢当第一个出头之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他,你不动我便也不动,再这么耗下去,天都要黑了。

忽然,人群中传来了一声孱弱的哭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年轻妇人神色紧张地哄着怀中的孩子,姜见黎与葛宫监对视一眼,走上前去,低头看了看襁褓中面色发红的婴孩,朝妇人道,“孩子看着像是病了,给我吧。”

妇人警觉地后退一步,护住了孩子。

葛宫监撑着伞上前遮住了妇人,对姜见黎道,“留宫中有懂艺术的宫人,也备下了不少药材,以备贵人驾临之时的不时之需。”

“那么是否可以动用?”姜见黎问。

“主簿手持殿下王印,自是可以。”

姜见黎又问妇人,“想不想救你的孩子?”

妇人忐忑地将孩子抱紧了些,满怀希冀地看着姜见黎,姜见黎道,“你抱着孩子进去,本官命人请医师过来,眼下的楚州城药材比银子还贵,这里有现成的药材,你仔细想想。”

妇人一咬牙,朝姜见黎福了福,抱紧了孩子往殿内跑去,有了先出头的,其余的人也放下了戒心,陆陆续续地进殿去了。

待安置好灾民,外头已经一片漆黑,不过令人惊喜的时,连着下了旬月的雨竟然停了。

姜见黎站在殿外吹风,头顶的月亮被层层乌云遮蔽着,却仍挣扎地散发光亮,她感觉自己与这轮月亮一般,被云层困住,动弹不得。

傅缙与宫人一道将发热的灾民移送去偏殿隔离,返回时恰好撞上姜见黎眸光幽深地抬头仰望,他顿了顿走过去问,“姜主簿可是在担心会有疫变?”

姜见黎意外地看向傅缙,“太仓令倒是心细。”

“大灾之后十有八九会有大疫,今日主簿在听闻秣陵坊仍有数十人不曾寻找到后,坚决要将秣陵坊余下的灾民全部迁出,下官便斗胆猜测,您是觉得秣陵坊会起疫病?”

“这么多天过去了,那三十多人仍没有找到,生还的机会不大,尸体烂在水里,水又通向全城,”姜见黎叹了口气,“我只希望是我忧思过度。”

“如此一来,只隔绝这一百多人,并非治本之策。”傅缙说道。

“我们手中能用到的人,只有这么些,”姜见黎转身望向殿内,同行的小吏们正在带着宫人一道给灾民们分发药汤。

“这的确令人为难,”傅缙思索一番,“若是江南道府衙能够相助,将事半功倍。”

“是啊,那就要看太仓令,如何劝说仇总管了,”姜见黎询问傅缙,“你可有信心让仇良弼相信疫病将起?”

傅缙正色一拜,“下官愿勉力一试。”

“那么明日我们便分头行动吧。”

“姜主簿不同下官一同前往江南道府衙吗?”

姜见黎摇头,“本官要去见几个人。”

毓秀书院在很久之前,是一座道观,这座道观是凤临帝生母昭敬皇后为其母魏国夫人祈福所建造,一开始叫做大兴观,后更名太徽观,凤临帝还为晋宁公主时,曾为避开北齐高薛的求亲而入观修行。帝都北归之后,太徽观迁往长安,楚州的这座道观就闲置下来,直到毓秀书院第一任院首谢咏絮从安南归来,奉帝诏建立书院,这里才重新启用。

姜见黎要去的地方,就在书院后面一条巷子里。

从东往西数第九间,门前悬着两盏竖骨灯笼,灯笼上绘了几杆墨竹,灯笼下头立着两个石柱子,石柱子上蹲着两只比巴掌略大的石狮子。

应当就是这里了。

姜见黎抬手握住门上的铜环,按照姜见玥所教的法子轻轻碰了几下木门,而后后退一步耐心等待。

不多时,院中便响起了轻快的脚步声。

门很快被打开,门那头露出了一张年轻的,充满着惊喜的脸,不过这张年轻面庞上的喜色在看到来人是她后,消失得一干二净。

“嘭,”木门被重重地阖上。

“……”姜见黎狐疑地再次敲响了木门,然而这一回她空等了一盏茶的时间,门都没有再次开启。

“魏小娘子,我有事求见许院首,烦请你让我进去。”

门那边没动静,但是姜见黎方才并未听到对方离去的脚步声,所以她敢肯定,那小娘子还继续站在门后,至于为何不开门,要么是不认得她,要么是认得她,不过从对方的反应来看,这事儿有点棘手,因为对方显而易见地认得她。

就是认得她,才不给她开门。

“魏小娘子,你还在吗?”姜见黎第三次用铜环敲响了木门,好声好气地解释,“这敲门的方式你识得吧?我当真不是坏人。”

门后传来一声冷哼。

“……”姜见黎扶额苦笑,魏延徽没见过她,却认得她,怕是她的阿姊姜见玥同她提过,那个时候的姜见玥应当不会说她什么好话,魏延徽八成将她当成了她阿姊的对手。

“魏小娘子,我此番前来,也是你阿姊的意思,你还是让我进去见一见许院首吧。”姜见黎放低了姿态哄道。

“阿徽,可是有人来了?”门后响起了另一道女声,这声音沉稳清悦,姜见黎觉得声音的主人便是她要找的人,于是大胆扬声道,“门内可是许院首?我是县主的朋友,是县主让我前来拜访的!”说着急忙在门上叩了几下。

“吱呀”一声,门从里头被打开,门内露出了一张同姜见玥略有五分相似的脸,姜见黎急忙行以晚辈礼,“许院首安。”

“你是?”

姜见黎递上一物,许清婉接过后只看了一眼就侧开了身子,“进来吧。”

“阿娘,她是……”魏延徽不大情愿放姜见黎入内,被许清婉警告似的看了一眼,才悻悻地后退半步。

入了院子,关上门,许清婉引着姜见黎去了中堂,魏延徽还想跟着,被许清婉勒令回屋去了。

屋中就剩下了她们两个,许清婉将手中的玉镯还给姜见黎,“这玉镯,是我阿姊江宁郡主给你的还是殿下给你的?”

“是阿姐,摄政王殿下。”姜见黎回答道。

“你在京中可有听到阿姊的消息?”许清婉又问。

“回院首,江宁郡主去了八部以西,上个月传信回王府,说年底方归。”

许清婉点了点头,打量了姜见黎几眼,才道,“你就是阿黎吧?”

“是,晚辈姜见黎。”

“阿徽无理取闹,对她我自有教诲,你不要见怪。”

“晚辈岂敢,”姜见黎恭敬地开口,“定是晚辈做了什么不妥之事让魏小娘子误会了,在此,晚辈向许院首道歉,请您原谅。”

许清婉抬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些我不用道明,你也会明白的,此时来见我,必定有要紧事,先捡紧要的说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