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错撩小说网 > 风波 > 第153章 在苦

第153章 在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坐在你师父旁边,一脸无知地冲我笑,我不过和你说了两句话,他便借机说你是真佛,等你十六岁再来。”

他似嘲似讥,“我三岁后就没人拿我当小孩儿看了,他却明目张胆地骗我。可我的确不想杀你了。我是在等你长大,好奇也好,不屑也罢,每年这天,我都会来看你。看你总一个人吃饭,念经,被你那个很凶的师父骂。有几年有头老虎陪着你,后来它死了……我是给你吃过一粒丹,想看你会变成什么样,你还是那样看着我,只是发了场烧,便把我忘了。你十六岁那天,我也是为了你来,杀赵经伦是顺手……”

“……我看你讲完经自言自语,我想我陪你走一段路好了……”

他说到后来依旧似恍惚,依旧似有一丝后悔。而那后来的话他们都知道,他不该让他呕血,不该迷路走到他跟前,不该……

他已没了眼睛,眼皮却又仿佛闭了一闭,“……我明白了。”

“……你又明白了?”

没等他问,他便点头,“还是一样,因为我先动摇了。”

“……”

“答应你去找赵经纶,十年毫无长进,白纸未染,不知白走,死了可惜。初次回寺,白纸虚染,也还未成样。”

那捉住他的手松开了。

“我一直不明白,你那么聪明,怎竟不知我那晚为何恼你……其实一直很明白,我在你眼中从来就不是季千里……”

他又轻轻点了点头,一个无声的嗯,犹如肯定了一粒尘埃落下。

那尘埃彼此心照不宣,却似发出一记重响,令他再开口时愈加沉静,“嗯,我不是季千里……可是施主,我已历过了,如今总可以说了。”

“说我无情也好,冷血也罢,这世上的确没什么于我是必不可少。说来多么重要,失去也不过悲痛一时,时日久了,什么都能忍受。”

“也许正因如此,他们才以为我和它没有分别……你也一样。你说我分不清……也许我和你一样……也许我也和你一样……我一见到你,就觉得不同,也是因为我……”

“你的确毫无长进。”那人冷冷打断他,“你被越青天蛊惑了,你当我也有奴才本性,要为了那尊金像活着。”

他冷笑道,“你究竟是恨我,还是要渡我?你若恨我,我许你现在杀了我,你若要渡我……”他微顿,“我说过,一滴眼泪不够,两句话更不够……菩萨,你想拿我去成佛么?”

他默了片刻。

随后伸手摸索着,在那人膝边摸到了那根布条。

他没系回眼上,依旧闭着眼,捏在手中。

紧紧握住。

“不,这世上没有神佛,有的只是一群卑劣的生灵,画得再美,建得再高,都不过镜花水月,风波一起,终要散尽。”

他声不低也不高,已有了日后那沉静的雏形,“只我比他们还要卑劣,明知脱离这卑劣便只剩虚无,我也情愿做那虚无,那也比痛苦要好。”

他微侧脸,“越施主,我不是要说服你,我总是说不过你。只是……不管为了什么活着,既已选择忍受,便只能忍受到底。我不恨你……我没有骗你,即便你真要杀我,也没关系,何况你救过我那么多回,你是为我杀的越老施主,你也不要再为……”

“——你不必再说了,”那人彻底失去耐性,随锁链嗦嗦嗦嗦一阵连续颤动,一只手伸到他心口,“我不是为了听你说这些才……你想起时辰太巧,我不怪你,可你又要来骗我,我不答——”

刹那他僵住。

他亦一愣。

而后主动抬了手,按在他手掌上,以便让它感受得更分明些。

“我不是骗你。当初你问我原不原谅你,我没有说,我没有原谅你。我只是不走到尽处回不了头。”

他回寺后体弱,沙弥便为他添了衣,隔着冬衣,那响动十分轻缓。

也一下,一下,极为规律。

“但现在……”他微微笑了,“过去了。这样就好,这样最好。”

那个人没再开口。

他本想再道声珍重,然而终究还是没说出口,摸索着撑起身。

这回稍稍一脱,那只手也松开了。

他坐得久了,腿脚僵硬,只好又唤人来扶自己出门。尽管走得有些慢,但这回他再没回头。

他紧握着那布条,在漫长的黑暗中往前走着,一步不停。

等门重新关上,他长长舒了口气。

仿佛从此不能再从眼中流出的泪水就化作了这口气息,悠悠送入夜空。如这世上的一切一切,很快便消散了。

梦幻泡影,梦幻泡影……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应如是。

他留下的只有那封信——实则是两封——放在上头的只短短几句,他看不见着笔潦草,但留有时日,正是那太虚幻境之夜。

“千里我徒:

善哉。若见此信,你当已归寺,已知为师之死是为让你真正下山。你初次回寺非我所愿,诸多不可说,未曾参透强囚在此,于你于人都是劫难,我早有此意。

事关于你,本要亲口交代:且将我头颅割下,置于桌上,好去尘世。然诸行无常,未料你竟不在房中。再未料当年那少年已长大,竟就是你劫缘。

他亦愿你下山,为师说服他留下此信,将之置于为师房内书柬,来日总有人会找出。若你甘心归寺,可呈交陛下,为你皈依之据。

那少年答应会护你周全,此去一路,不论何为,他不会干涉于你。为师信他说话算话,然万事已更难料,尽看你造化。

千里,且下山去!你怀疑什么,自去证实。

师父临别。”

——那另一封则长得多了。乃是思索之言,正写在他刚刚初次回寺,问不解之处、未尽之言几日,对照此言,便似已有预言。

“……‘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灵童修行有果,然白纸虚染,未真入尘世,不识苦楚,一己之慧,难以度人。

佛眼观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何为苦?

九年前,为师率僧出寺周游讲道,两载有余,因途中机遇,竟错过灵童入寺。一日在南国一座山寺,讲经毕离去,算灵童入寺岁余,不日当动身回寺相见,忽闻身后钟声鸣动,半晌不绝,随行武僧察觉非寻常响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等即刻赶回。

为时晚矣,门至殿,除一匹雪白小马驹儿,不见生者——山寺不大,各僧人也有三十余,唯余钟鸣。

那钟声原是死去僧人被绑撞钟柱,经事先推动,力不绝,僧人来回撞击所响。

善哉。元启十二年,当今治世有方,数年无此惨剧;世人信佛,为师周游数十载,所遇善人都甚有礼,至动乱也只遇强取钱财,一二回罢了。何来如此?

我等刚动念,那马驹儿见人来不住嘶鸣,随行武僧担忧惊扰了凶手:他等瞧死者身上伤势雷同,断定不过一人,我等一来回不过刻余,一人便杀了这般多人,此人必是高手,其时救人已晚,早些离去报官为上策,以免……尚未免毕,为师已入其内。

殿中却仍嗦嗦直响,我等进入,只见一个浑身是血的少年,拽着一个蓬头老者,将他逼跪在地、朝佛像叩首。

那少年修长俊美,看面相却还稚嫩,然神志狂乱,双目森冷,身边好多僧人尸体,一见我们,分明又动杀意。

那老者手脚拴链,被他压颈不断叩拜,也是满头鲜血,见了我们却也不求救,还大笑着问,可敢弑佛?

那少年回首一挥,佛像头颅已被割下。

何其凶狂!那老者又哈哈大笑,可惜自己不会武功,否则定和他一起。又道,他不肯杀他,却逼他拜佛,实在可怜至极,如此下去,他若不杀上几人,定会先他一步疯狂,好在又送来几个。

他说的不就是我等?他每说一句,那少年都对他拳脚交加,只不将他当人,却不知为何始终不杀他,再看我们,目光也倍加凶煞。

我以佛理劝他,一开口,便仿佛触他逆鳞,那护卫武僧虽仅三人,但都是护国寺一等一高手,个个身强体壮,武功精实,他小小年纪,不知为何那般了得,转眼就把三人杀害,要来取我等性命。性命之间,一僧长叹,可惜还未见灵童。

那少年忽然停下。

那老者好似知他在想什么,连声道,不错,原来是护国寺和尚。孩子,你杀他们无用,只有将灵童杀了,勉强算了弑佛。

那少年又对他踢打羞辱,冷眼打量我们。

我等身死无碍,他这般杀下去,却将旁人与自己置于何地?若能教他来寺,一来佛法引领,二来武僧了得,或可免别处受灾。

那少年狂乱之中,看来不喜人教训,只好反其道来。我道,不错,普天寺庙千万、和尚千千万,光杀我等、烧佛塔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不如这就与我等同行入京,去杀灵童罢了。

那少年闻言冷笑,看穿我想求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后却将我等视若无物,径自在寺中放了把火,不等大火烧起,拖着那老者当啷出寺。

我等报官扑火,事毕即行回寺,在寺中一番布置,巡逻僧也是那时才有。

一月、两月、三月……为师静等他来,不见他踪影,问官府也没下文,说谁也不曾见过这样一对老少,也再无僧寺烧毁、僧人被杀之事,想来是偶然盗贼,他们会多多留心。

那怎会是盗贼?他绝不似寻常穷苦少年,那佛像、佛具俱是金箔,他也分明不取一物,只要杀人。

可他杀人无数,唯独不杀那老者;他要他叩拜佛像,偏又如此杀僧。

……怕真如那老者所言,他是杀他不能,只能逼他行事,多杀几个别人——除了那老者,尽都可杀,到末了连己也能。

我佛慈悲!那老者必对他做了什么可怕至极的事,令他痛苦至极,才要不断杀人来度过,那锁链拴在老者身上,无形锁链却在那少年身上。

善哉。经云因果业报,然这般业报见所未见。”

“为师道他不来,当是寺中防备太盛,令他忌惮,本想撤去,却也怕无辜僧人受害,一时好生为难。

犹豫之中,又过半载。一日众僧听经离去,为师独领灵童坐于经堂,侧窗阵风吹来,那少年不知怎么已出现,说道:老和尚,我来赴约了。

他洗净血,穿一身白,身边也没了那老者,似比上回少了许多戾气。我没有当即开口唤人,只问他那老者去了何处。

那少年冷冷一笑,道:我杀了。

为师一震,他却几步走来,将我推开,望你片刻,嗤一声道,原来只是个小孩子。

你看着他笑,说施主也是个小施主。

又问他干什么从窗口进来,也是来听师父讲经的么?径自便讲一角仙人得失五通的故事,问他听过没有。

当日为师对他说法,惹他一怒杀人,生怕你遭殃。他果真面目不善,径自道,你师父是叫我来杀你的。

你生来纯善,又还年幼,只知经律戒杀,究竟是何意却不晓得,问他杀你是做什么。他冷冷一笑,道杀你便是送你下地狱。

你念一声阿弥陀佛,说菩萨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然则自己还小,未身受劫难,这时入得地狱,这一轮回岂不白走了么。

那少年自也年幼,已如在地狱,这般言论,如何打动得了他?嘲道,无知经书,说道容易,待你受诸苦毒,便知不如白走。

你的确未受苦毒,登时被他问住,低头思索,苦想不出。

他又嘲道,这样一个孩子竟被当成佛,世人实在可笑。

为师当下脱口便道,灵童十年后要历一大劫,不如那时再看你是真是假。

那少年又冷笑,说何必等十年,他这时让你历劫,试试有没有人来救。

他真是油盐不进。为师当时就要唤人了。却怕他动作太快,等人进来,你我皆死……忽然窗口花斑闪过,那甚通佛性的大虫宝莲猛地纵入,野兽何其警觉,一见他呼呼喷气,獠牙全露,猛扑过去。

它自到你跟前,未再如此凶暴,为师看那少年单薄,大虎一扑,岂不丧命?劝他先走。他却毫不惧怕,又好似忽生好奇,一侧身避开,翻身便骑上虎背。宝莲狂怒非凡,一味扑弄颠倒,然他不知使了什么手段,单手便将它大头强按住,笑道,老虎就是老虎,吃人是常事,不吃人才有点儿古怪,听经更是笑话。

他听来像是起了玩心,怕是要戏杀那虎,你却当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