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错撩小说网 > 小厨娘的田园系统 > 第7章 麦香盈野共丰收

第7章 麦香盈野共丰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芒种时节的晨风格外清爽,姜小满站在新开垦的麦田边,望着金黄色的麦浪在朝阳下翻滚。三个月前种下的春小麦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演奏一曲丰收的乐章。

"小满姐姐,你看这根麦穗!"小草赤着脚从田埂上跑来,小手捧着一束特别饱满的麦穗,"比我的手掌还长呢!"

姜小满接过麦穗轻轻一搓,饱满的麦粒便滚落掌心。她拈起一粒放进嘴里咀嚼,淡淡的甜香立刻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尝到自己亲手种出的粮食。

"甜吗?"小草仰着小脸,眼巴巴地望着她。

姜小满笑着把剩下的麦粒分给小女孩:"尝尝看。"

"唔...好香!"小草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比镇上买的香多了!"

阿婆挎着竹篮从田埂另一端走来,篮子里装着还冒着热气的葱油饼和绿豆汤:"两个馋猫,一大早就偷吃麦子。"虽是责备的话,语气却满是宠溺。

三人坐在田边的老槐树下吃早饭。姜小满望着眼前这片三十多亩的麦田,心中感慨万千——半年前她还是个连锄头都拿不稳的"外乡丫头",如今却成了村里有名的"种田能手"。

"明天就该开镰了。"阿婆眯着眼估算着麦子的成熟度,"我让铁匠家的大小子来帮忙,他家那把新打的镰刀快得很。"

姜小满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阿婆,咱们是不是该准备些吃食?听说收麦是力气活......"

"早备好了。"阿婆得意地拍了拍竹篮,"昨儿个就发好了面,今儿再蒸几笼肉包子。苏娘子还答应带些咸鱼来。"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铃铛声。苏娘子骑着毛驴出现在田埂上,身后还跟着个陌生少年。

"小满!好消息!"苏娘子老远就挥手喊道,"府城来的大客商,要订咱们的麦子!"

陌生少年名叫周明,是府城周记粮行的少东家。他此次下乡,本是为了收购新麦,途中听说了"姜家豆坊"的名声,特意绕道来看看。

"家父尝过贵坊的桂香豆干,赞不绝口。"周明彬彬有礼地拱手,"没想到姜姑娘还精通农事,这麦子长得实在喜人。"

姜小满打量着这个约莫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与村里汉子们黝黑粗糙的面容不同,周明皮肤白皙,举手投足间透着读书人的儒雅,但眼神却精明锐利,一看就是经商的好手。

"周公子过奖了。"她客气地回应,"不过是运气好,赶上风调雨顺。"

周明蹲下身,熟练地捻起一穗麦子检查成色:"姜姑娘谦虚了。这麦粒饱满均匀,秸秆粗壮,显然是精心照料的。"他站起身,拍了拍衣摆上的尘土,"若收成与品相相符,周某愿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全数收购。"

这个报价让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要知道,普通农户卖粮都要经过中间商层层压价,能按市价卖出就不错了,何况是高价?

"这......"姜小满一时拿不定主意。她对粮食买卖一窍不通,生怕被人坑了。

苏娘子看出她的顾虑,插话道:"周少爷,不如等麦子收上来再详谈?正好也让您看看咱们的打麦场。"

周明会意地笑笑:"正有此意。家父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周某想在贵村小住几日,不知可否?"

就这样,周明被安排在了铁匠家的客房里。当天晚上,姜小满召集阿婆、铁匠和苏娘子开了个小会。

"这人可靠吗?"铁匠皱着眉头,"府城的商人最是狡猾,别是冲着郑大人的面子来的。"

苏娘子摇摇头:"周记粮行我听说过,是府城老字号,口碑不错。再说..."她压低声音,"他家与郑大人有些过节,不可能因为这个来巴结小满。"

"那为何出高价?"阿婆不解地问。

姜小满思索片刻,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他是看中了咱们的种植方法。"

确实,这半年来,姜小满把现代农耕知识一点点应用到实践中:轮作休耕、草木灰施肥、合理密植......虽然都是基础常识,但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农村,已经是了不起的创新了。

"不管怎样,先把麦子收上来再说。"铁匠一锤定音,"明天我多叫几个后生来帮忙。"

开镰这天,天还没亮,麦田里就热闹起来。

铁匠带着十几个青壮年挥舞着镰刀,在金色的麦浪中开出一条条通道。妇女们跟在后面捆扎麦束,孩子们则负责捡拾散落的麦穗。就连年过六旬的张爷爷也来了,坐在田埂上磨镰刀,保证工具锋利。

姜小满原本被安排在炊事组,但她坚持要下地体验。此刻她正跟在一群妇女后面学习捆麦子,汗水已经浸透了后背的衣衫。

"手腕要这样转。"李婶子示范着打结的技巧,"不然麦捆半路就散了。"

姜小满试了几次,不是太松就是太紧,急得额头冒汗。正当她手忙脚乱时,一双小手伸了过来。

"小满姐姐,我教你。"小草不知何时跑到了她身边,熟练地拿起几根麦秆,"先这样交叉,再绕一圈......"

小女孩的动作行云流水,眨眼间就打出一个漂亮的麦结。姜小满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连话都不敢大声说的孩子,如今已经能在田间地头自信地帮助别人了。

"小草真厉害!"她由衷地赞叹道。

小女孩的脸顿时红得像熟透的苹果,但眼睛却亮晶晶的:"是阿婆教我的。她说...说我现在是家里的小帮手了。"

正午时分,阿婆带着妇女们送来了丰盛的午餐:大盆的炖菜、刚出锅的肉包子、清凉的绿豆汤,还有特意为周明准备的几样精致小菜。

众人围坐在麦垛旁吃饭,有说有笑。周明捧着粗瓷碗,惊讶地发现这乡野饭菜竟比府城的酒楼还香。

"姜姑娘,"他忍不住问道,"这包子里的肉馅为何如此鲜嫩?我尝着似乎有些...不一样?"

姜小满神秘地笑笑:"加了一点豆渣。"见对方不解,她解释道,"豆渣吸油,能让肉馅更松软多汁。"

"妙啊!"周明拍案叫绝,"这法子简单实用,怎么没人想到呢?"

铁匠哈哈大笑:"咱们小满丫头的点子多着呢!等着瞧吧,打麦的时候还有惊喜。"

打麦场选在村东头一片平整的硬地上。往年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排队使用这个公共场地,往往要忙活大半个月才能打完所有麦子。但今年不同——姜小满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脱粒装置,效率提高了三倍不止。

"这叫'打麦机'。"她向围观的村民解释着原理,"利用脚踏板带动木槌旋转,省力又快捷。"

这个装置是她在铁匠的帮助下完成的。虽然简陋,但已经具备了现代脱粒机的基本原理。周明看得两眼放光,连连赞叹:"巧夺天工!这要是推广开来......"

"没什么稀奇的。"姜小满大方地说,"大家都可以用,我还画了图纸,谁想学我教他。"

这番话引起一阵欢呼。在古代,这种"独门手艺"都是传子不传女的宝贝,哪有人会随便外传?

打麦工作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男人们负责操作打麦机,妇女们用木锨扬场,孩子们则追逐着偶尔溜进场地的麻雀,欢声笑语不断。

姜小满注意到,周明并没有像其他城里人那样袖手旁观,而是卷起袖子跟着铁匠学起了扬场。虽然动作笨拙,但态度诚恳,很快就赢得了一众村民的好感。

傍晚时分,第一天的收获已经堆成了小山。金灿灿的麦粒在夕阳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特有的清香。

"估摸着能打二十石。"老村长捻着胡须估算道,"比往年最好的收成还多三成。"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喜出望外。姜小满心里算了笔账:按周明承诺的高价,这笔收入足够支付工坊半年的开支了。

正当大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小草突然拉着姜小满的衣角,小脸煞白:"小满姐姐...阿婆...阿婆晕倒了!"

姜小满发疯似的冲进人群,只见阿婆躺在一堆麦秸上,脸色苍白如纸,周围的妇女正手忙脚乱地给她扇风喂水。

"阿婆!"她跪倒在老人身边,颤抖着握住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您怎么了?别吓我......"

"没...没事..."阿婆虚弱地睁开眼,"就是...有点头晕..."

村里的老郎中很快被请来了。把脉后,他松了口气:"无大碍,劳累过度加上暑气攻心。老人家年纪大了,不该这么拼命干活。"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姜小满头上。是啊,阿婆已经六十多岁了,这段时间却一直跟着她起早贪黑,从没喊过一声累。

"都是我不好..."回程的牛车上,她紧紧握着阿婆的手,声音哽咽,"光顾着忙活,都没注意到您......"

阿婆费力地抬起手,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水:"傻丫头...阿婆高兴还来不及呢...看着你把日子过得这么红火..."

回到家,姜小满执意让阿婆卧床休息,自己下厨熬了一锅清淡的小米粥。小草懂事地坐在床边,用湿毛巾给阿婆擦脸。

"咱们家小草...真是个好孩子..."阿婆虚弱地笑着,突然从枕下摸出个红布包,"来...阿婆早就准备好了..."

布包里是一对小巧的银镯子,虽然做工简单,但打磨得十分光亮。阿婆颤抖着手给小草戴上:"咱们家的姑娘...得有件像样的首饰..."

小女孩再也忍不住,扑在阿婆怀里嚎啕大哭。姜小满站在门口,泪水模糊了视线。这一刻她突然明白,阿婆早就把小草当成了亲孙女,而这个家,也早已成为了她们三人共同的港湾。

夜深人静时,姜小满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发呆。橘猫悄无声息地跳上她的膝盖,温暖的小身体轻轻蹭着她。

【叮!检测到宿主情绪波动,触发"亲情守护"特别任务:为阿婆研制养生食谱,奖励50点田园值。】

系统的提示音让姜小满回过神来。她轻轻抚摸着橘猫柔软的毛发,心中已经有了打算——明天就去请教老郎中,学习些药膳的做法。阿婆劳累了一辈子,是时候享享清福了。

麦收还要继续,工坊的生意也不能停,但她会重新安排人手,绝不能再让阿婆受累。还有小草,也该正式送她去学堂了......

夜风拂过院中新晒的麦子,带来阵阵清香。姜小满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虽然离"天下第一美食庄园"的目标还很远,但有家人在身边,有乡亲们支持,再远的路,她也有信心走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