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错撩小说网 > 镀金年代 > 第95章 第 95 章

第95章 第 9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圣诞节过后的楼市似乎进入了平淡期。

很少有新盘推出,新闻热点也没有太多变化,时间波澜不惊地步入了2001年。

而吴茜那番话,夏志琪不时会反复思索,它不仅和她一起跨年,最后都要被盘出包浆了。

记得演员里有一种派别属于体验派,讲究全情投入,从内而外地进行角色融入,以至于恍惚间会把自己和角色融合。

好处是戏人合一,缺点就是演员不容易抽身离去,戏都完了,人还在角色中沉浸。

另一种表演方式叫“方法派”,讲究理性把控,掌握表演层次。缺点是体会不到“情难自已”,很难完全融入角色,更体会不到戏中人那震撼心灵的人生旅途。

假如把穿越者也比做演员的话,她应该属于后者。

她允许自己在舞台安全范围内试错、犯错,可多数时候还是以局外人、观察者的心态去进行尝试。

太爱自己,所以舍不得爱其他人。

这样的人更适合进入努力搞事业的A9人生,那样的舞台才会更大。

夏志琪的关注点,很快就被理性拉回到楼市中。

楼市宛如一位迷人的渣男,他追逐着你的钱包,用眼花缭乱的招术,令你看不清他真实面目。

一旦看破他,他就是你的舔狗,你能博得一大票真金白银。

还有什么比这种游戏刺激?

元旦刚过,在许家汇的二手市场,就发生了一场接一场的“海量成交”,都围绕着一个叫做“浦江汇”的项目展开。

它不是新盘,去年刚上市时简直无人问津,哪知今年突然成为了市场香饽饽。

购入者多为台湾人,据说他们一进中介店,全都指名道姓要买“买浦江汇”。

具体流程就是先坐下来和中介聊,全程眼眶都红通通:“酱紫啊,我只想买浦江汇,因为它真得很好喔,我是它的忠实粉丝。你造吗,这家开发商在台北的房子我都没抢到,所以才来内地抢房喔!”

于是整个海城的二手房中介,好多都学会了台湾腔,整天问“你造浦江汇吗,很受欢迎耶”。

随后就是更多有关浦江汇被疯抢的消息。

据说那些台湾买家会哭着、跪着、求着,加价数万乃至十几万,恳请业主出让手中浦江汇,而且业主偏偏还不卖。

随着时间的推移,2001年春节前,浦江汇“二手房”价格一路上扬,新盘更是一房难求。

等过完了2001春节,几乎所有的海城房产杂志都异口同声地说浦江汇是绝对的一线豪宅。

过完春节的人们,从中介、银行、交易中心,还有广大围观的吃瓜群众、无知业主,都看得目瞪口呆,都搞不清楚这里有什么玄机。

连刘畅这样的资深业内人士也不由心动了,他拿着公司分来的购房资金问夏志琪:“要不要去买一套?咱们和中介熟悉,让他们帮忙留心,肯定可以抢到。”

夏志琪说:“最好别掺和。”

这话已经很客气了,她更想说的是:赚钱的都是传说,等你买入,说不定就是高位套牢。

记得穿越前,被炒为“全国第一豪宅”的汤臣一品就是由台湾人开发出来的。

浦江汇背后也有台商,炒作伎俩估计都差不多。

盛名之下,是无数土豪的累累尸骨。

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保健品要买。

等到了3月,购房者双眼赤红,二手市场上出现了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浦江汇每个月能创造几十套的交易量。

无数人讨论,无数的人冲了进去。

浦江汇就是钱啊,买它就是赚,转眼就是几十万的利润。

“买来150,昨天180,今天据说200都有人成交”。

“买了浦江汇,产证没出就赚几十万”、“还不快去抢!”

夏志琪尽管很不屑,还是亲自去考察下。

没想到这个小区不远处就是煤场,附近的大路小路上都有煤渣,路边有不少卖菜和烤肉的小贩。

连个整齐点的菜场都没有。就这,海城成交第一的豪宅?

难道有钱人都瞎了,好像也不至于。

夏志琪装作购房者,亲自进售楼处和样板房看了下。

房型就像大多数台商那样,非常小家子气。门厅小,卧室也小,完全靠缩小面积来维系高单价。

最不能忍受的是连层高都偏矮,一股浓浓的屌丝味。等站到南阳台上眺望天际时,她发现这么贵的价也不是毫无道理,因为远处的江景实在太美了。

一条波光粼粼的江水映入眼帘,海城的地标性电视塔看得很清楚。

江河湖海是最难复制的背景,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很多大城市都以此背景为佳。

她在浦江汇样板房的阳台来来回回地走,主要是看周边环境。

不远处的那条江,沿岸那是相当长,这就意味着江景绝不可能仅有这栋房能瞧得到。

她顿时有了主意。

夏志琪又开始利用双休日在附近扫房,没想到真被她遇到了一个位置绝佳的江景新盘“凯利天地”,每平米单价9000/m,差不多是“浦江汇”的五分之三!

两者仅隔着一条街,几乎在同一个纬度线上。

无论是地段还是景观,以及小区环境、周围配套,“凯利天地”和“浦江汇”相比绝不逊色。性价比那是相当高。

关键是从楼房朝江面上看,目之所及都是历史遗留保护建筑,这种楼不会被拆。

所以未来不大可能再出现新楼遮挡“凯利天地”的视野,江景房的优势能一直维持。

今天买入的时候,它的价格远不如“浦江汇”,夏志琪有坚定的信心,3年、5年以后,局面肯定会改。

时间是有点长,不过投资地产就是用时间换取利润嘛。

她当即决定刷卡买下,看着门可罗雀的售楼处,她好奇地问:“你们怎么都不做广告?也不找代理商宣传呢?”

售楼经理说:“买完拉到,老板也没想到做品牌、搞口碑什么的,毕竟我们主业不是这个。”

她又问:“你们还有其它项目吗?”

售楼经理摇头道:“地产行业的水太深,银行和政府没人脉的话非常难。”

大概是夏志琪付款太爽快了,他很愿意和她多聊几句。

售楼经理指着对面的街说:“看到那里了吗?开发商就是海城本地人,一口气拿了三块地,银行贷款利率也很低。我们哪里比得过?还是老老实实开厂吧。”

他想了下,有点不吐不快的意思,又说:“我老板还说,做地产商就像当妓女,钱来得太快,习惯了以后根本很难改行。”

因为别的钱它来得慢啊,开个工厂、开个饭店,盈利周期相当长。卖房子绝对比这快多了。

夏志琪回家后,把她今天的经历写成电子文档,兴致勃勃发到了房产论坛上。

哪知道,没人信。

那时候专业地产论坛太少,大家宁可相信纸质媒体上的话。

偶尔有人来看帖子,还质问说:“谁知道发帖的是不是托?”

夏志琪又和下属们分享这次捡漏经历,大家多半也都是礼貌地笑道:“老板钱多,老板买那儿不是买呢?”

完了,她又成孤家寡人了,那种兴奋无人分享的失落感,颇有些恼人。

其间冯甜甜为了产证的事情找过她几次,她都有些意兴阑珊,最后还是财务主管帮她取回了产证。

算了,别人怎么想无所谓,无敌就是寂寞嘛。

她做了个计划,打算在今后几乎一年的时间内,逐步将尽可能多的钱全部都换成砖头。

第一步是股市上的资金,股票慢慢减仓,炒股需要盯盘,她没那么多精力。

第二步是银行定存转成活期。

第三步是一些放出去的投资要收回,比如和朋友合伙的小本生意。

第四步是手里的一些外汇,也要换成本币。

除了一些生活和生意上的流动资金,她需要手里95%的资产都是房子。

在楼市起飞的前夜,她要全仓、满仓、重仓!

唯一可惜的是,千禧年的整体大环境,“金融配套”水平远远不如20多年后。在当年,几乎只有“按揭”贷款这一种方式能够借力。

很多眼花缭乱的金融手法,当时都不存在。

四月的某天,何倩倩打她的电话道:“夏,你看我要不要买一套‘浦江汇’?我好多熟人都去买了。”

夏志琪道:“击鼓传花,你要有把握它最后不落到你手里,就赶紧去买。”

何倩倩半信半疑地说:“算了,我还是别凑这个热闹,有没有别的推荐?”

夏志琪道:“那你得亲自去看,眼见为实。”

何倩倩想了下:“要不这样,智华近期正好在回海城渡春假,让这小子和你一起看?”

叶智华回国了?

夏志琪算了下,这家伙应该已经读大学了,大一,应该还是个毛头小伙。

谈到儿子,何倩倩像所有的母亲那样,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他去年考上常青藤,在美国读BP算法,就是训练神经网络的核心技术。这次春节他都没回,和朋友去非洲玩了,现在总算肯回来陪老妈了。”

一个玩心很重的少爷,不知道能否理解她对楼市的精密解读。

算了,就当带孩子玩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