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母女终于回到了W小区。
刚进单元门,就见电梯旁新贴了一张“温馨提示”:
因抢修工作需要,现关闭兴国大道人民医院对面的DN1000蝶阀两个,影响琴江东二路及其周边部分居民正常用水。开阀时间待定。由此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敬请谅解。
……
时间正好是今天,真巧!春天妈妈向来善解人意,但今天还未进家门,就好像被人迎头击了一“棒”,好不容易回来了,偏偏又停了水,脑子还有点蒙:
“怎么办?呵?怎么办?没有水,这叫人怎么过?”
又说:
“幸亏只停水,没停电。停电的话,就更麻烦了。”
这边说着话,那边手也没闲着,两只手的东西,合并到一只手,腾出另一只手来开门。
春天妈妈喜欢说话,有事不藏着掖着,不过,也不会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会乱说。就是有时候,一句该说的话,在她嘴里说了一遍,还不够,还要重复说上两三遍,让孩子觉得她有点唠叨,是不是更年期提前了。
母女俩进了门,虽然是白天,是下午四点多,但,天已经开始黑下来了,屋里比外面更黑,必须开照明灯。春天妈妈比春天反应快,先按下开关,屋里顿时亮堂了起来,春天放下自己两手拿的东西,兴奋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像久别重逢,并且高兴地在屋子里来回欢呼:
“欧耶!回来了!我又回来了!”
春天妈妈说:“看把你高兴得!”
春天掩饰不住孩子般兴奋的表情:“不用倒痰盂了哒!”
春天妈妈:“……”
这孩子!平时话少,一回来,什么都不说,只说倒痰盂的事。可见她自己也觉得这是个事。
自从去年自己不幸出了个车祸,两条腿都受了点轻伤,现在行动还不是太方便,一直在家静养,在葛湖,倒痰盂的事就交给了孩子。以前一直以为,孩子小,没什么心思,没有意见呢,却原来不是,她都藏在心里,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这时春天爸爸戴着一个电动车安全帽开门,进屋,一看到母女俩都在家,也高兴地说了句:
“你们回来了!”
春天仍笑着说:“回来了!”
春天妈妈原计划晚饭早点过来,熬个小米绿豆粥,炒一个青菜、一个西兰花,再蒸一条鲫鱼……
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停水了,做饭处处不方便,春天爸爸又提前下班回来了,只好临时做个决定:
“今晚咱们就用矿泉水煮方便面吧?一包方便面,加半斤荞麦挂面,怎么样?”
这是征求父女俩的意见呢。
春天爸爸听了,反问她:“一包方便面,加这么多面条,还有味吗?”
春天妈妈一边往厨房走,一边说:“方便面就是味太重了,所以要加一点挂面。”
春天爸爸听了,提了一个要求:“噢,既然这样,那你给我的那碗,另外再加一点点盐。”
接着把头上的安全帽取下,顺便挂在墙上:“一家三口,又停水,随便吃点就行。”
春天说:“我还想有两个妈妈炸的肉丸。”
春天妈妈很满意他们的回答,轻松地说:“0k!这都不是问题!”
W小区是个新建的小区,虽然只有六栋高层公寓,却有南、北各一个不锈钢自动伸缩门。小区六栋楼里,没有四栋楼,却有七栋楼。一、二、三栋成一排,五、六、七栋成一排。没有“四”栋的原因,不是“四”被遗忘,而是开发商在建房前,就有意规划好了的。“四”,似乎是不太受大多数购房者的待见的,于是,开发商很“人性化”。
小区里的绿化搞得好,有绿植,有果树,还有草坪。除了别的小区都有的健身器材,儿童娱乐设施;还有一个七百多平米的地下车库,一个地面上的电动车充电棚。每栋楼前还有十来个露天的电动车充电桩,大大地方便了骑电动车的业主能在小区规范、有序、及时地充上电。
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但从整个市的路面上看,目前它的数量已远远地超过了机动车的数量。W小区,原来是没有一个公共的充电桩的。业主居家充电、占道充电、高空拉线充电的小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物业为了业主文明充电,大费周章。电动车的充电棚,是砍了小区围墙边的一排树,建起来的;楼前充电桩,也是铲除了几块绿茵茵的草坪,才有的。现在的W小区里,业主无论什么时候开小车开电动车回家,都能找到合适的停车位置。再没有车辆在行人身边胡乱穿行,也没有杂乱的喇叭和乱停乱放的声音打扰业主的休息,大大提高了小区的环境质量。这一点,确实比葛湖小区做得好。
吃过晚饭,春天妈妈收拾家务;春天爸爸则躺在客厅沙发上,看手机;而春天一个人进了温暖的书房,因为书房一回来就开了空调,爬到自家十二楼的书房飘窗上,掀开窗帘,看着楼下井然有序的路面,自言自语:
“这套房,要是在葛湖,就完美了!”
这时,春天爸爸正好拿着手机,到书房里来找充电器,给手机充电。听到女儿这句话,就走到她身边,伸出一只手,重重地揉了揉她的脑袋瓜,然后,直接笑道:
“呵,春天,你更喜欢葛湖那个地方?”
春天爸爸从不叫春天“宝儿”,觉得这个乳名太幼雅。叫不出口。
春天默默地扭开身子,她不太喜欢爸爸摸她,让自己觉得很不舒服。特别是今天,停水了,爸爸肯定没有用矿泉水洗手,一双手,脏兮兮的,还摸自己的头。她有些嫌弃地把头偏离,躲开爸爸生硬的揉搓,然后,从飘窗上迅速地落下来,低垂着眼帘,缓缓地说:
“我喜欢不喜欢,有什么用?”
春天爸爸一怔,凝起了眉:“你不是说……”
春天继续低垂着眼帘,走到书桌前坐下,说:“我要写作业了!”
春天爸爸:“??”
春天爸爸是个退伍军人,以前一直在外地上班,去年才回到市里工作。因为在家呆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与女儿的接触也不多,父女之间的感情也一直淡淡的,不像“小棉袄”似地。而且他们以前的交流,也仅限于春天爸爸见面,问孩子几句“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你现在有什么想法”之类。而且春天一直记得刚搬到W小区时,爸爸抱着她开过的一个玩笑:
“春天,把你扔到楼下去,好不好?”
吓得春天当晚做恶梦。爸爸说是为了锻炼锻炼她的胆量,但春天很生气,很恐惧,很后怕,也很不喜欢这样的玩笑。渐渐地,就疏远爸爸,不敢与他太过亲近。而春天爸爸却认为,肯定是春天妈妈在背后教唆的,要破坏他们父女俩的关系。又说别人家的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小情人,自家女儿就是个极品、另类。这样的气话,让春天听了,心里更生气。因为爸爸除了上班,在家的时间本来就少。而且大多数时间里,他下班到葛湖吃晚饭,饭碗一丢,就一个人骑电动车到W小区去住。父女很少的同在一个空间的大多数时间里,一个玩手机,“机不离手”;一个写作业,独立思考……互不干预。
有时,春天主动去问爸爸一道题:
“爸,这道题怎么做?”
春天爸爸就很不耐烦地皱眉,大声说:“找你妈去!”
随后又解释道:“我正闯关呢!别烦我!”
好像很占理。
而且他玩游戏的时候,配乐声也放得很大很大,充斥着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这时,春天妈妈就降低姿态,用商量的口气劝他:
“能调低游戏声音吗?不要影响孩子写作业!”
春天爸爸就更不耐烦:“吵什么吵?关了声音,这游戏还怎么玩?这游戏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春天更不愿意与爸爸接触,更不愿意与爸爸多说一句话。自己写作业时,妈妈看电视,从不开声音。妈妈说了爸爸,都没用,自己说他,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吗?而且,爸爸死不认错,不管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他都认为是对方有错,一有争执,他的情绪就极不理智,极不稳定。他在家里,更像是安装了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发火。弄得春天母女在春天爸爸面前,小心翼翼的,时时刻刻都要提防他的情绪变化。
背地里,春天妈妈这样教孩子:“你爸爸工作辛苦,你千万不要跟爸爸起争执!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看他脸色不对,有点不耐烦了,就赶紧闭嘴,就打住,让让他,知道吗?”
春天情绪转了过来,说:“知道了!”
春天妈妈继续做思想工作:“我们要做先闭嘴的那个人,把矛盾化小。”
春天就委屈巴巴地说:“别人家都是把孩子当宝贝,当皇帝!”
春天妈妈这时就把女儿紧紧地抱在自已的怀里,是自己生的孩子,为了她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只能这样教育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孩子的背,说:
“好孩子!妈知道你委屈,你难,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谁又不难呢?让我们的‘小’难去理解别人的‘大’难,大家和睦相处,不美吗?”
春天压抑着自己的痛苦,喉咙里忽然有点烧灼感,说出来的话还带着哭腔:“可是,可是……我们让他,爸爸知道我们在让他吗?”
春天妈妈点点头,肯定地说:“知道知道,他肯定知道,他心里有数,只是碍于表达罢了!其实爸爸是爱你的!”
春天说:“我只知道,他一回到家,就躺倒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是‘父爱如山’!”
春天妈妈苦笑:“……”
其实春天妈妈心里想的是:孩子,看到你难受,我更难受,如果你一直不能化解,我可能会忍不下去,失去理智。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人本善良,只是受环境的影响,周围人的过于认真,把一些小事激化了。所以,春天妈妈自律,只管自己生的,平时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宁愿唠叨,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闷在肚子里,让孩子去猜,去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