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第一天,曹宁莎来找春天,正巧,春天妈妈要带孩子出去玩。
曹宁莎礼貌的上前打招呼:“阿姨好!”
曹宁莎穿得很漂亮,紫色大翻领连衣裙。春天今天也没穿校服,穿了一套洛丽塔蓝色公主裙,她很不熟练地用一只手整理裙子上面的蝴蝶结,另一只手整理蝴蝶结多出来的飘带,边整理边问:
“曹宁莎,你今天找我有事吗?”
曹宁莎说:“没事,就是找你在小区里玩!”
春天妈妈听了,说:“不好意思哈,今天我要带春天出去玩。”
“是吗?”
曹宁莎听了,眼里飞快地掠过一丝失望,又问:
“你们去哪里玩?”
春天抢着告诉她:“星期八小镇。”
春天见曹宁莎听了,神情更加的沮丧,心里反而有些不落忍。征得自己母亲的同意后,让曹宁莎用自己的电话手表,去给她妈妈打个电话。曹宁莎妈妈在电话里知道有大人陪同,当即同意曹宁莎和春天出去玩。春天妈妈这才领着两孩子,急匆匆的往平房三栋钱玥茹的家走去。
这时,钱玥茹母女早就坐在她们家门口停放的小车里。小区里没有固定的停车场,大家的车都是停在自家房前或马路边。
钱玥茹妈妈正在驾驶位上看手机,春天妈妈过去跟她打过招呼,拉开后车门,此时钱玥茹穿一套枣红色的汉服,正坐在后排座位上低头玩一个ipad,见了春天,就抬起头来说了一句:
“Hello!”
见了曹宁莎,又问:
“你也跟我们一起去玩吗?”
曹宁莎说:“是。”
其实,曹宁莎并不是很清楚,她今天要去的目的地——“星期八小镇”,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一个星期,只有七天好吧,“星期八”是个什么状况?
“星期八小镇”?说白了,就是一个让三至十三岁儿童,提前去那里体验社会角色的中心。在那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一个小空间,小空间里面都有一至两个成年人对进去的孩子进行辅导。每个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社会角色,去提前感知成人世界的奥秘,以此来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人格。
钱玥茹妈妈比较了解“星期八小镇”,所以在车上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一路上,因为是国庆节,道路两边的电线杆和行道树上都有规律的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道路比平时还畅通,很多路的交叉口还增加了节日值班的交警。
钱玥茹妈妈用了大约四十分钟的时间,就把大家带到了星期八小镇所在的广场。
春天妈妈和钱玥茹妈妈本来的意思,是让三个孩子一同去体验几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但三个孩子都不同意被“捆绑”在一起,各有各的想法。领着她们三人转了一圈,曹宁莎选择了国学馆、电视台、母婴护理馆……钱玥茹选择了法院、保全公司、消防局……而春天,对这些都不感兴趑,她偏偏喜欢巧克力制作、烘焙做饼干和建筑工地码红砖。
春天妈妈心里是非常不赞同女儿选择的这些“职业”,但表面上,她还是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大过节的,只要孩子玩得开心,高兴,就好。
春天这孩子,有个毛病,就是动手能力比较差。平时在家不太会用筷子。早餐吃一碗面条,让她自己吃,能吃到半个小时以上。
现在,春天先在“建筑工地”上码起砖来,虽慢腾腾的,但还像模像样,有条不紊地一块一块往上码。她穿着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把砖码得整整齐齐。码完了,推倒,又重新再来一次。
春天妈妈在“建筑工地”的屋外看着,急死了,催她:
“宝儿,差不多就行了哈,我们去玩下一个!”
春天在里面又拿起一块红砖,不急不缓地说:
“下一个不急,等一会儿再说!”
当着钱玥茹妈妈的面,春天妈妈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眼睁睁地站在外面,看着。看着时间慢慢的流逝,看着春天推倒又重来,一块一块,极有耐心地在一堆沙子上码红砖墙。
钱玥茹妈妈建议:“让她们自己玩吧,我们找个地方坐一会儿。”
春天妈妈说:“那你先坐,我再去看看曹宁莎。”
曹宁莎的爸爸是个包工头,在建筑工地做房子。但她没有“子承父业”,选择“建筑工地"。而是选了一些,让春天妈妈觉得选得对的“职业”。
看她在“电视台”里,大大方方地对着好几个镜头,一点不怯场,煞有介事的样子,好可爱!就好像看到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
这时“电视台”里的人招了招手,让春天妈妈进去,说:
“家长,你可以进来,让孩子跟你进行一次采访。”
春天妈妈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进去,配合曹宁莎的现场主持釆访。
曹宁莎很快进入状态,问春天妈妈:
“这位大姐,请问你结婚了吗?”
曹宁莎嘴里说“大姐”,而没有说“阿姨”,说明这孩子脑子活络,好使。春天妈妈笑着对她说:
“结了。”
曹宁莎又问:“那,您有孩子吗?”
春天妈妈说:“有,一个女孩,跟你差不多大。”
曹宁莎说:“好长时间没见您的孩子了,她还好吗?”
春天妈妈忍不住笑场:“我去看看,就知道了。”
说完,就出来,准备去看自家的孩子。心想,都是同一年出生的孩子,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路上,遇到一辆消防车从前面鸣叫着开过来。车上还有几个穿消防衣,戴安全帽的“小消防队员”,其中一个站在车上高声嚷道:
“春天妈妈!”
仔细一看,原来是钱玥茹,穿上了消防服,看上去英姿飒爽,站在消防车上,准备去前方“救火”。
钱玥茹妈妈此时正坐在“儿童医院”门外的长条凳上玩手机。见春天妈妈过来,拍了拍身边的凳面,说:
“坐一会儿,歇歇吧!”
就坐一会儿。也不去管那么多了。
这时,钱玥茹妈妈压低嗓音,问:“你和曹宁莎家里很熟吗?”
春天妈妈说:“见过曹宁莎妈妈,知道她有三个女儿,其他的也不是太清楚。”
钱玥茹妈妈说:“听说曹宁莎父母在闹离婚。”
春天妈妈听了,吓一跳,问:“什么原因?”
钱玥茹妈妈说:“好像是想生个男骇,她爸爸想要一个儿子。”
春天妈妈忿忿不平地说:“还要生?三个女儿还不够?生男生女不都一样吗?”
钱玥茹妈妈恢复正常语音,说:“这世界上,不是谁都跟你我一样的想法。”
过了一会儿,钱玥茹妈妈又说:“曹宁莎爸爸的工地好像也是学校给的。”
春天妈妈不解:“还有这事?”
钱玥茹妈妈说:“他家二女儿明年高考。说她能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还能增加学校这块招牌的含金量。”
春天妈妈知道,现在学校分数至上,像曹宁莎二姐这样“校宝”级的学生,学校是处处开绿灯。学校一年有上百万的择校费、赞助费,还有老师丰厚的奖金,都是靠这些“标志性”的学生拉来的。
春天妈妈问:“听说明年葛湖会拆,学校不知道会搬到哪去?”
钱玥茹妈妈说:“沙州村有一所学校在建,听说很大,小学、中学都有,还有食堂和学生宿舍。”
春天妈妈问:“远吗?”
钱玥茹妈妈说:“就在葛湖的南面,三、四里的距离,步行二十分钟左右吧。听说,还有一条小路,近一些,就是要经过一些坟墓。”
春天妈妈一怔。这都是什么人选的校址,让孩子天天经过这样的地方。幸亏家里有一套房,离葛湖小区四站公交,那边还有一个区最好的中学——有德学校。惟一不尽如人意的是,有德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学费比公办学校高出不少。这也是让春天妈妈犹豫拿不定主意的地方。
从“星期八小镇”出来,钱玥茹妈妈带大家到一个比较偏僻的西餐厅吃牛排。
春天很高兴,说:“我最喜欢吃牛排了!”
她平时不太会拿筷子吃饭,刀叉却能得心应手,不露怯。
钱玥茹说:“我喜欢吃牛排,我要两份,一份黑胡椒的,一份蕃茄汁的。”
钱玥茹妈妈听了,叹了一口气,说:“吃得太多了!”
春天妈妈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多。”
说完,扭头问曹宁莎:
“你喜欢吃牛排吗?”
曹宁莎说:“喜欢呀。以前吃过一次。”
春天妈妈喜欢她这样的性格,言谈举止自然大方,语言表达能力又强。没有自家大人在场,也不胆怯。
吃完西餐,回到葛湖小区,才下午三点。春天陪曹宁莎回家……
刚进曹家的门,这时,春天妈妈打电话给春天,说:“宝儿,孙子毅来家里找你玩!”
听到这个消息,春天和曹宁莎放弃在家玩的念头,从地矿局的曹家跑出来,跑到半路,就遇到了迎面跑来的孙子毅。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跟她聊起“星期八小镇”,把孙子毅羡慕得,“啧啧”不停:
“不行!明天,我一定要让我爸带我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