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与大家送别女侠,人群中还流转着离别悲伤的情绪,大家说着女侠的好,三三两两分散开来,回家做事,去田里种地。
迎春也和苏家人回到了她们的家里,
“迎春,女侠走了,你日后打算干什么?”苏家阿婆问迎春,其他苏家人也竖起耳朵听迎春的回答。
“我准备练武习文,以后考武举。武举的武试没有问题,只是文试还要找夫子专门学习。”迎春回道。
“好,迎春你好好学习。”苏家阿婆听了说,心里想迎春现在至少会武功,能为家里撑腰,至于武举,那事还远着呢。
苏家其他人听了反应不一,
迎春爹娘是支持迎春继续学习的,
三婶三叔则对迎春敬而远之,想着不管迎春做什么,只要不损害他们的利益,还能让他们从中获利就行了,
梨花夫妻则是羡慕迎春能习武学文,但事不关己,也不会时刻留心迎春的动静。
“娘,家里还有多少钱?”迎春私下问她娘。
“阿公阿婆那怕是没多少钱了,最多不超过1两。我们的私房钱还有15两,你要花
就告诉我,我给你。”迎春娘梅花回道。
迎春听了,想着她这里有女侠给的50两,找个夫子绰绰有余了。
只是苏家现在还欠着福天酒楼的钱,找夫子这奢侈的事被别人知道只怕会被议论。
还是把女侠给的50两中的30两先拿去还给福天酒楼吧,再用剩下的钱去请夫子,如果不够,就再用爹娘的私房钱,以后也要拓展其他生意,好赚更多的钱,迎春计划着。
计划完毕,迎春独自一人去找阿公阿婆说了这事,
50两!阿公阿婆听到女侠给了迎春50两,又惊又喜。
阿公阿婆本来还对家里没有多少钱了担心焦虑呢,现在听到这个好消息,心又放下来了。
迎春用轻功去镇上,和二婶桃花夫妻说了这事,桃花夫妻对女侠的离开惊讶又伤感,对女侠给了迎春50两这事也惊讶不已,十分高兴家里能提前还清福天酒楼的钱款。
迎春三人去找掌柜的还钱,掌柜的知道苏家这么快就能拿出30两来,要提前还清欠款,对此特别惊讶。
“迎春,这钱是怎么来的?这么快就能还清了。”掌柜的好奇地问。
“我师傅去江东了,离开前给我了一些钱。”迎春如实相告。
“哦,那我就收下了。”掌柜的对女侠离开这事也惊讶不已,爽快收下钱,把欠条两清。
迎春三人回去,桃花夫妻继续做豆制品,看铺子。
迎春待在镇上,打听镇上的学堂私塾。
远山镇文不兴、武更不盛。
远山镇只有两个学堂,分别是张秀才和李秀才开的。
这两个学堂主要是教学生识字,只有一两个学习突出的人才考虑科举,参加童试。
识字的费用是一年一两银子,走科举的费用是一年五两银子。
两个秀才教的都很好,在镇上的风评也也很好。
迎春打算向夫子学《论语》和《孟子》,如果夫子会《孙子兵法》,也能请夫子教她。
打听好,计划完毕,迎春就准备去拜访夫子了。
迎春准备了些粮食蔬菜,让二叔苏石陪着,一起先去拜访张秀才。
到了张秀才家,二叔敲门,张秀才家的仆役听到敲门声,开门,打量了两人一下,看到二叔手腕上装着菜的篮子,又看到小小的迎春,眼神透出惊讶,问道:“你们来是有什么事吗?”
“这是我侄女迎春,她想要参加武举,现在她的武功已成,想要在张秀才这学习书本知识。”二叔对仆役说。
仆役听了,又看了一下迎春,说:“劳烦两人等我一下,我去通传。”
仆役关门,迈步去找张秀才,心里想着,女娃?武举?远山镇还没有女娃读书的,武举又是什么?
仆役来到张秀才的书房,一五一十地向他传话。
张秀才听了,立刻对仆役说:“帮我拒绝了”,顿了一下,“你说的时候态度好些,说完就赶快关门。”
仆役听了,心中疑惑不解,对张秀才的话照做,回到门口,开门,迅速地向外说了一句:“实在抱歉,我家主人拒绝。”说完赶快关门。
仆役顺利关上门,心还怦怦直跳,感到有些刺激。
迎春见仆役一番快速的动作,心中惊讶。
迎春听到仆役的话,想着张秀才拒绝的原因,带着二叔回家了。
二叔对仆役说的话说得很清楚了,张秀才听了应该也明白,可是仆役的反应就大了,为什么拒绝呢?迎春想着。
想到某个可能,迎春恍然大悟。
第二日,迎春又带着二叔,二叔的二儿子,还有礼物篮子,一起去李秀才家。
李秀才家的仆役开门,看见一位中年男子,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二叔向仆役说明来意:“我找李秀才,想要李秀才教我家孩子书本。”
迎春提前告诉二叔这样说,让二叔别说太清楚。
仆役听了也关门传话。
“李秀才,门外有个中年男子,说要找您教他家孩子书本,他身边又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李秀才听了,明白这是,想着中年男子身边的女娃怕闹着一起来,所以中年男子把女娃也带上了。
“请他们进来吧。”李秀才告诉仆役。
仆役恭敬应下,带三人进屋。
迎春观察着李秀才家的布置,三人来到大堂说话,仆役给大家倒水。
“李秀才好,我叫苏云,这是我侄女迎春,这是我二儿子苏云。”二叔向李秀才介绍。
“苏兄好。”李秀才说。
“我侄女迎春,她学武习文,想要参加武举,现在她的武功已成,只是书本还欠缺,想要您这学习书本知识,不知可否答应?”二叔先说请求。
迎春在一旁听着,注意着李秀才的反应。
李秀才听了,面露惊讶之色,看向迎春,
迎春自信与李秀才对视,
李秀才见迎春身姿挺拔,气血丰盈,眼睛有神,浑身正气,看着是一表人才。
李秀才听说过迎春的威名,知道迎春会武功,会轻功。
李秀才以前考秀才时也听说过女子能参加武举。
只是,
李秀才不想教女子书本啊!
想着迎春的武功,李秀才思索着回绝的话,李秀才沉默一会儿,面色诚恳地对他们说:“迎春武功过人,还有进取之心,实在是一番幸事,不过,我教学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教导,还望你们另寻他人。”
迎春听了,心中明悟,是性别的问题。
远山镇是个偏僻的地方,这里科举的才人没有,习武之人的事也远在天边,武举更是连书铺掌柜都没听过。
学堂不收女学生,家家户户也不会请夫子教家里的女子学习书本。
“我明白了,谢谢李秀才。”迎春说。
李秀才见迎春接受他的拒绝,放下心来,亲切地送别三人。
远山镇怕是不能学习书本了,该另找别处了,迎春心想。
“迎春,你别难过,你那么聪明,一定能学会书本的。”二叔见迎春沉默不语,安慰道。
“对,迎春你那么厉害。”二叔的二儿子也安慰道
“我没事,远山镇不行,我就找其他地方。”迎春对两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