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又问婷姐儿:“你的嫁妆,你自己心里可有数?”这其实正是余氏最为难的地方。讲究些的人家,是从女儿刚出生,就开始攒嫁妆的,姚氏爱女情深,肯定早就有了预备,偏生被关了禁闭,也不好时时与她商量。婷姐儿生母健在,自己这个当伯母的,按例只能将公中预备的份例置办好,又不能擅自决定将姚氏的嫁妆陪多少给婷姐儿。
婷姐儿垂下眼睛,神情有些落寞:“我不知道。”顿了顿又道,“不过娘的嫁妆,一向是艾妈妈和庄妈妈一起管着。”艾妈妈总揽西府琐事,身上带着姚氏库房的总钥匙。庄妈妈则分管姚氏的陪嫁庄子、商铺。
余氏便替她拿了主意:“这样吧,将艾妈妈、庄妈妈叫过来问问,说不定你母亲之前有过吩咐。”本来可以直接去问姚氏的,可姚氏得知了婷姐儿的背叛,最初的伤心过后,似乎只剩下了愤怒。若此刻去问她,她恐怕会说,一分钱都不给婷姐儿预备。
不多时,艾妈妈和庄妈妈便被请到了寸心堂里。身为下人,自然没有资格知道主子之间的事。艾妈妈见姚氏忽然被关起来,连着娉姐儿也受到了牵连,私心揣度是余氏仗势欺人,本还想闹一闹的。余氏却是个有成算的,这几日的功夫一番杀鸡儆猴,早就将西府的几个管事收拾得服服帖帖。
如今艾妈妈虽不知道姚氏做错了什么,但也隐隐约约有数,自家小姐是犯了事才被关祠堂的。作为姚氏的附庸,姚氏得意的时候,她们未必有脸面,但姚氏败落了,她们必然跟着落魄。
此时见到余氏,两个妈妈都低眉顺眼,十分恭顺。听见余氏的问题,艾妈妈还在沉吟,庄妈妈倒是先开了口:“回大太太的话,两位姑娘的嫁妆,我们太太确实分派过。太太手底下有九家铺子,均分作三份,两位姑娘各自带三个铺子出门,余下三个留给我们太太养老,百年之后传给二少爷。另有打理这些铺子的管事,都姓陶,是按着儒家五常排行的。陶仁、陶义、陶礼、陶智、陶信连同他们的媳妇,将来跟着二姑娘;温良恭俭让五人,跟着三姑娘;余下的忠孝廉耻勇、诚悌勤雅恒都在我们太太手底下听用。其中诚悌勤雅恒五人,管理的是太太的田庄,太太的田庄主要分布在在通州和京畿,有大小两种:大的一千亩,小的八百亩,依照太太的意思,也是分作三份,姊弟三人均分的。”
姚氏嫁入殷家的时候底子并不厚实,但当了这么多年二太太,手底下的私房还是很丰厚的。娟姐儿是庶出,又没有被姚氏认在名下抚养,是没有资格继承姚氏的陪嫁的。如此看来,姚氏对于自己财产的分配,还算公允,没有偏心儿女中的任何一个。
庄妈妈说完,犹豫了片刻,又道:“只是……大太太您也知道,这铺子经营的生意不同,田庄的出息也有好有坏。我们太太虽然说了数量上怎么分,可是哪个铺子、哪处田庄给哪位姑娘少爷,却没有说明。”
余氏思索了一番,便道:“你先草拟几个分配的方案呈上来,我再拿给你们太太过目,让她拿主意罢。”
虽然给了姚氏过目,婷姐儿很有可能吃亏,但不给姚氏过目,余氏还真没这个资格擅自分配她的私产。当然,她也不是不能抬出花老太太来强压姚氏,但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
庄妈妈应诺,余氏便又看向艾妈妈。艾妈妈心中惶恐,连忙请罪道:“大太太见谅,奴婢并不是拿捏腔调。只是我们太太并没有拟过嫁妆单子,平日里看到什么好东西,就吩咐一句‘这东西存起来,将来给姑娘们添箱’,这些东西零零碎碎存下来,也填满了小半个库房。只是里面许多东西并不是成对的,太太也没吩咐过哪一件给哪位姑娘,奴婢实在是不好回话……”
仆似其主,艾妈妈平日里张牙舞爪的,却也是个色厉内荏的,被余氏轻轻一吓,就战战兢兢的。今日余氏不过看了她一眼,她就担心自己回话太慢,让余氏觉得不舒服了。
余氏心中失笑,面上却依旧是淡淡的:“那就请艾妈妈自己看着拟罢,也和庄妈妈一样,拟完给你们太太过目。”又叮嘱她,“等去甘家量房完,尺寸送来,打家什的事情,也要交给你来办,届时你就和外院的管事商量着行事。公中陪的东西,我这里是有现成的单子的,一会也誊一份给你,你比照着添添补补。我们三姑娘嫁妆齐不齐全,在夫家过得舒不舒服,就全看两位妈妈的了。”
艾妈妈与庄妈妈闻言,颇有些受宠若惊,又感到责任重大,连忙郑重答应着退下了。
余氏又向婷姐儿道:“公中给你们姐妹两人预备的嫁妆,那是公公允允,不说一模一样,论起价钱来也绝对是公平的。”
殷家共有四个女儿,桃姐儿身为长房嫡长女,嫁妆肯定要丰厚一些。娟姐儿身为庶女,不能与嫡女相较,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事。而娉姐儿、婷姐儿的身份地位相当,她们两人所得的嫁妆,分量定然居于桃姐儿和娟姐儿之间。余氏这话的意思,就是自己并不会在两个侄女之间有所偏颇,也是在安婷姐儿的心了。
婷姐儿心领神会,忙起身致谢:“大伯母帮我良多,婷姐儿都不知道从哪件事开始称谢了。”
余氏笑着摆手,请她坐下,又同她详细说起了公中给的陪嫁:“田庄论大小,你和你姐姐各有两千四百亩的面积。甘家也住在四九城中,田庄就给你置办在京畿,若是平原,就种些庄稼,若是山地,则多种果树,你觉得如何?再有数量,你是喜欢两个一千二百亩的,还是三个八百亩的,又或者是四个六百亩的?”
“再说到商铺,你和你姐姐一人有四个:洋货行、首饰店、当铺和酒楼,若你不喜欢,也可以换成别的,不过要早些开口,我好叫管事去收铺子或是开新店。”
“至于嫁妆,床、桌椅、屏风、金银器皿、绫罗绸缎这些,我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拢共要凑够九十六抬,必让你风光大嫁。等最后商定的嫁妆单子出来,也是会给你过目的。你有什么想要的,只管和艾妈妈说,大件她不能做主,小件却总是可以行方便的。我要同你说的是压箱银子,你和你姐姐各有六百两。”
“新婚的仪式,嫁到婆家之后要守的规矩,我便让庄先生、钟先生来教导你。”说到德馨室的两位女先生,余氏不由神色微黯。当初她听了姚氏的恳求,一片好心为她请来宫里的退役女官。如今再回头看,余氏何尝不明白早在那时候,姚氏就安了送女儿入宫的心思,不过是在利用她而已。
不过也都过去了。
余氏不再追究,又嘱咐了婷姐儿一些事情,这才去忙别的。
又过了几日,艾妈妈、庄妈妈都完成了自己的差事,草拟了单子,余氏便拿去和姚氏商量,又同她说了些甘家的情况。
祠堂里的衣食供应并没有短缺,可不到半月的功夫,姚氏就肉眼可见地消瘦了,连带着娉姐儿也沉默了许多,下颏都变尖了。
听见余氏过来商议婷姐儿的嫁妆,娉姐儿神色黯淡,很快就走到一旁,不愿细听。倒是姚氏虽然沉默寡言,余氏讲起甘二郎的事情时,她却听得很认真。
行过了问名之礼,才知道甘二郎的大名是“糖”字,小字如饴,光听这名字,便知道他在家中十分受宠。
姚氏略微露出一丝笑容,又问余氏:“婷姐儿……最近已经开始绣嫁妆了罢?”余氏点了点头。甘家送来了尺寸,按照惯例,新媳妇过门,是要有针线孝敬的。因着婚事办得急,留给她绣东西的功夫不多,好在凤冠霞帔是甘家预备的,婷姐儿倒是不必亲手绣嫁衣。
姚氏又道:“她是不是不打算来看我和娉姐儿了?也对,想必她心里还是怨恨我的……我也就罢了,娉姐儿毕竟是和她一起长大的姐姐,也没有害过她的时候,她怎么……”她抹了把脸,又吸了口气,“罢了,好歹生她养她一场,我姚黄自问没有对不起她的地方。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不是我对她刻薄了!”
不过流露出片刻的怅惘,姚氏便又冷漠起来,只是这冷漠之中终究有一份难以掩藏的伤痛。她接过余氏手中的嫁妆单子,神情漠然:“大嫂将单子留给我细看看罢,最迟后日,我就给你送回来。”
余氏心思微动,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却也没有反对,只点头道:“那届时我便打发人过来取。”
艾妈妈、庄妈妈是下人,做事不敢有所偏颇,生怕得罪了任何一位主子,她们草拟的嫁妆单子,肯定是十分公允的。姚氏若丢开手不管,说明她默许婷姐儿带着她应得的嫁妆出门,或许是原谅婷姐儿的表现。可她要留下单子细看,表明她对均分的分配方式有意见,要在嫁妆上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