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错撩小说网 > 图南 > 第148章 第四十三章不祥预言

第148章 第四十三章不祥预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依稀能看处往昔繁华的句芒城街道上满是饿殍,不时有人倒下,旋即被一拥而上的饿殍分食。

夹杂在众多画面中的千里饿殍转瞬即逝,仿佛幻觉,但离荞知道,那不是幻觉。

可这里是雨师国。

生洲最强大的国家。

地方发生饥/荒还能理解,但帝都发生饥/荒,遍地饿殍,雨师国得发生什么才能连帝都都落入如此境地?

离荞的迷信送到楚舒手里时,楚舒正在海上视察刚建好的浮城。

长宽高皆一丈的竹制鱼箱被手臂粗的椰绳串在一起,椰绳的两端,一头固定在浮城,一头挂着个石锚,石锚投入海中,也将鱼箱拽入海中。

当石锚落在海床时,海床与浮城之间立着一根天梯一般的鱼箱梯。

一支又一支石锚落下,最终,浮城之下的海中尽是鱼箱串。

疍人、鲛人与龙族背着竹编的大号鱼篓来到鱼箱前,打开鱼箱的门,再打开鱼篓,从鱼篓里倒出鱼苗,驱赶鱼苗进入鱼箱。

鱼苗会在鱼箱中茁壮成长,鱼长得很快,半个月后,鱼群就会长到鱼箱容纳不了,届时雇工会打开鱼箱门,将里面的鱼分流出一半到另一个鱼箱,此后,每半个月分流一次,一年后便可收获鱼群。

用来固定鱼箱的椰绳也没浪费,种植了海带等藻类。

海面上的空间亦然,无数椰绳编成网撒在海上,绳子上同样种植海带等藻类。

一座浮城便是一座海上养殖场。

楚舒感慨道:“海国不愧是海洋专业户,浮城养鱼真方便。”

同样的一片海域,用浮城养鱼与非浮城养鱼,产量天差地别。

随行的角龙重云道:“浮城圈养鱼群确实方便,产量也更高,但鱼群密度太高,易生鱼瘟。”

楚舒赞同,但还是道:“办法比困难多,养殖业都这样,但人是肉食动物,再怎么有困难,利益都会驱使人们想办法解决困难。雨师国是人口大国,且吃肉成风,小家庭的养殖业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句芒城吃的肉食大多来自大规模养豚养羊的养殖场。我记得历史上养殖场刚发展时,可谓惨烈,十个至少九个因为瘟病血本无归,但剩下那个赚得实在太离谱,于是风险再高,也始终有人投入这一行,这才有了雨师国如今的肉类供给。”

重云回忆了下。“我记得养殖场的疫病不仅死禽畜,还会传染人,当时最大的一场疫病,雨师国死了三成人口。”

楚舒问:“然后呢?放弃养殖场了?”

重云道:“没有,但开始出台政策严抓养殖场卫生,对养殖场禽畜健康进行监督。”

楚舒笑道:“这不就是了,人有吃肉的需求,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雨师国当下,战争对民生的破坏太大了,食物匮乏,农业要恢复,得先恢复人口,我们又不可能放开生育数量限制,注定没法像其它短生种国度一样,一代人便可让人口恢复。既如此,便只能从其它方面获取更多食物。”

让习惯每年消耗几十斤肉的雨师国人顿顿吃素,根本受不了。

她也不能接受,吃素的油水太少,想吃饱便需要吃更多粮食,暖期时还好,粮食多,但如今是小冰期,真没那么多粮食,肉与素搭配才能以最小的食物量达成最好的食用效果。

而且,习武需要吃肉,不吃肉的习武,要么每日几斗米,要么身体无法支撑每日的体力消耗而死亡。

人族是不可能放弃大规模习武的,不如此,人族永远都别想再有人坐上首席之位。

重云赞同:“也是。”

“首席,先知离荞的书函。”

一名送信的应龙从天而降,落在浮城甲板上,从嘴里吐出一只匣子。

楚舒没动,跟着楚舒的文书接过沾着口水的匣子,将匣子打开,取出里面的书函给楚舒。

楚舒打开,眉头立刻皱得能夹死蚊子。

重云不由问:“怎么了?”

楚舒将书函递给重云,重云伸出爪子小心翼翼的接过书函,瞄了眼,眉头也皱起。“她是不是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了?”

句芒城未来遍地饿殍?

怎么可能?

雨师国千年历史就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楚舒无语。“先知的眼球根本看不到现在进行时的事物。”老花眼也要遵循常识。

重云道:“那如何解释她所看到的?句芒城再怎样也是都城,政治中心,全国的资源都会向句芒城汇聚,句芒城不仅是政治中心,还靠海,与世界渔场之一的方丈渔场往来便利,有粮食与鱼群,天底下哪座城都可能发生饥/荒,唯独句芒城不可能。”

楚舒想了想,问:“若兵临城下,被围城呢?”

重云反问:“你说的不无可能,但她根据环境的变化估算自己看到的是百载之内的未来,雨师国要怎样才能在百载之内腐朽衰弱到被人围了都城?”

楚舒闻言也觉得自己的猜测不现实。

雨师国也曾腐朽衰弱,但最腐朽衰弱时也没到那么离谱的境界。

“虽然不知那样的未来是如何导致的。”楚舒一边思考一边道。“但不可不防。”

她不想相信这种荒谬的预言,但她与先知打交道的经验也无法让她将先知的话当放屁。

重云不由问:“你还要继续推进公田收回私田?公田如今已占全国耕地的一半,民多怨言,再这样下去.....”

楚舒道:“我的任期快到了,一代人一代事,我不能留个烂摊子给后继者,尤其是土地私有,只要它还合法,公田此刻再多也会迅速被蚕食,但你只说对了一半。”

“还有一半是什么?”

“多建浮城,圈养更多鱼群,增加渔业产量。”楚舒道。“单一的食物结构抗风险能力太低,陆地农业与海洋渔业双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保障食物供给。若是恐龙也能圈养就好了,可以更丰富食物结构。”

重云很想说你放过养殖户吧,只是在雨林放牧恐龙就已经很艰难,还搞圈养,光是建兽栏都得折腾死人。

*

句芒城。

老妪打开食盒闻了闻,香气扑鼻。“姜厨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姜笋笑道:“庖人的手艺若一直没有进步,大家也会吃腻的。”

“也就你是这样,所以我们才都爱吃你做的食材。”老妪从怀里掏出三枚银毫给姜笋。“这是这个月的饭钱,你收着。”

姜笋接过银毫,将其中两枚银毫还给老妪。“方姨,你消息灵通,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老妪闻言收下银毫:“什么事?尽管说?”

“我与仲孙成婚十数载都没孩子,大抵是没这个缘分,便想着收养一个,你可知有谁家想送/养孩子?”

雨师国的计/划生育执行得太好,至少九成九的人被控制住了生育数量,孩子少,父母养得起,只要不是有残疾,很少有弃婴。

慈幼院里的孩子基本是残疾,就算有失去父母的健康孤儿,也会很快被收养——毕竟四亿人口基数,总有不孕不育与不想自己生的。

若是寻常时候,想收养孩子非常困难,但最近这些年很容易。

雨师国打了一场又一场战争,战争就是烧钱,民生凋敝,税赋一加再加,大量氓庶家庭破产,就算孩子生得少也养不起,雨师国的送养与收养神奇的是发生了供大于求的逆转。

虽然与龙伯貊国的战争结束后楚舒便开始调整战略,但战争对民生的破坏不是调整了政策,立刻就能缓过来,要完全恢复,起码几十年。

老妪闻言道:“小事,你想收养怎样的孩子?男孩还是女孩?多大?”

姜笋想了想,道:“三四岁以上吧,太小了带起来太累,我没多少时间,十岁以下,太大了不好培养感情,至于性别,都可以。”

老妪道:“行,我帮你打听。”

老妪带着食盒离开,陆续又有其它人家来拿饭,姜笋将做好的饭食一一交给他们。

全都拿完后,姜笋才有空坐下来数钱。

月末结算饭钱,十二家人,只有七家人结算了钱,剩下五家中最多的一个已经拖欠了三个月饭钱。

姜笋叹了口气,战争结束已两年,阴霾却仍未消退,以前都不会这么拖欠饭钱,她的客户也不会只十二家,少则二三十家,多则三四十家。

能吃一口好吃的热饭,没人能拒绝,但因为拮据,这条街上的街坊不得不消费降级,或向她表示,希望饭食多素少荤减少饭钱,或不再向她买饭,而是自己做饭。

虽然费柴,但可以一次做一家人吃好几天的饭食节省柴火,只如此,只能吃一顿热饭,其余时间都得吃冷食。

“都不容易。”姜笋思忖着。“五个月前,首席下令增建浮城三座,圈养更多鱼,兽肉可能要很久才能恢复,但鱼的价格应该会恢复。”

雨师国人与龙共存千年,互相影响,人族平素吃鱼比吃肉更多。

鱼肉比牛羊豚便宜,恐龙肉倒是比鱼便宜,但鱼肉嫩,恐龙肉柴,有的选,没人喜欢后者。

将二十三枚银毫放进一只陶罐里,摇了摇,听着里面银币发出的悦耳碰撞声,姜笋不由露出满足的笑容。

仲孙夷抱着一个大号卷饼一样的东西回来时看到的便是妻子抱着陶罐听银币声。

仲孙夷笑问:“又攒多少银币了?”

“九十七了。”

仲孙夷道:“那又需要兑换金币了。”

雨师国不同货币的兑换比,一金铢=一百银毫=二百龙鳞钱=一千大钱=一万铜锱。

虽然金银铜价波动会让兑率跟着波动,但都在这个水平波动。

一百银币的体积太大,远不如一枚金铢好藏,银币与龙鳞钱数量差不多后,姜笋便会将之兑成大额的金币,储满一陶罐的金币便会将陶罐埋起来,待来日有急用时再取出来用。

姜笋点头,目光看向仲孙夷怀里抱着的大号卷饼。“这是什么?”

仲孙夷抱着大号卷饼弯腰,让姜笋看得清楚。

大号卷饼的缝隙里赫然是一张婴儿脸蛋,非常漂亮,一看就是美人胚子。

仲孙夷道:“你前几天不是说想收养一个孩子吗?她怎样?你若嫌她太小,养起来麻烦,我再另外安置她。”

姜笋看着婴儿,抬头问:“她父母是谁?怎会愿意将她送养?”

从婴儿白白胖胖的脸蛋来看,她出身的家庭不仅没到衣食无着的地步,且能温饱,这样的家庭,怎会舍得将孩子送养?

“她是私生子,母亲已经死了。”

姜笋同情的看着婴孩,虽然龙族自己没有婚姻制,但龙族的人口也决定祂们没法和海国一样在婚姻法无视陆地生物的需求,只按自己的需求来定,陆地生物舒不舒服不重要。

雨师国有正常的婚姻制度,搞出私生子,平民会名声败坏——官府核对子嗣数量不看是否婚生,婚生的和私生的加起来超出法律规定的数量,那么,所有孩子,不论婚生还是私生,皆杀,而没超出法律规定数量,那又有另一个坑,雨师国的财产继承法是按人头均分法,婚生子与私生子每个人一份——没人会愿意与有私生子的男女结亲。

若是官吏,后果更严重,乱搞男女关系,法律明确规定:轻则贬谪,重则罢官。

能搞出私生子,孩子的父亲显然不是什么负责的人。

姜笋接过婴孩。“她还这么小就....便收养她吧。”

仲孙夷点头。“那给她起个名字吧。”

姜笋想了想,道:“炘,仲孙炘如何?”

仲孙夷赞道:“炘,很好听的名字。”

*

文鳐城的下水道是十洲七洋所有城邑中最举世无双的,没有之一。

靠海的城市为了防海浸,排水系统都会修建得格外发达,而海国的主体人口是长生种,修建时便希望这座城能长久使用,帝都的排水系统不仅修得大,用的材料也格外扎实。

青砖砌成的可供一辆马车单向行驶的下水管道里,一条金色尾鳍的鲛人在污水与海水交融的水里痛苦游弋着。

离海越近,下水道里的水海水成分越高,但再高也不能改变水里污水的成分。

空气质量很差的矿洞里,陆地生物的寿命会打骨折,水质很差的水里,鱼也同样受不了。

若非如此,陆地上有那么多江河湖泊,鲛人也不会只在水非常深的大湖里出没。

来日若有机会,我一定要捅五郎两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