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错撩小说网 > 七十年代协议婚姻 > 第45章 第四十六章 神秘知青

第45章 第四十六章 神秘知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姥姥,我来。”看老太太去提车座侧面的筐子,她赶紧支好支架阻拦道,“这可不轻,你可提不动。”

“哟,确实不轻,咋带这么老些,你家雷子发财了?”老太太喜滋滋的问道。

“发啥财啊,就我妈打的好些苇叶。”筐子大,数量一多就显得重了,“今儿就你一个人在家?”

“嗯,你俩舅妈带着几个小的回娘家了,你俩舅上工去了。”老太太说着去推自行车,“你可真是心大,这自行车也敢放外头,回头给人推走了你妈不剥了你的皮我跟你姓!”

赵霜想说开着院门不就行了,不过在看到院子里成堆的鸡蛋和成堆的陶瓷罐子后,她转身去吧院门关严实了。

“你咋不问?”姥姥还等着跟外孙女炫耀呢,结果小霜喝完了一茶缸子的糖水,愣是不问这鸡蛋的事儿。

“可以问?姥儿,这哪儿来的,没听我妈说秦家庄办了养鸡场啊?”赵霜早就憋不住了,但这事儿肯定不能被人知道,毕竟这么大的量不可能是自家吃,肯定是要卖出去的,这可是‘投机倒把’,不小心被她撞见也就罢了,还要刨根问底,感觉太没有分寸了。

姥姥嗨了一声,“你又不是外人,有啥不能说的……这是我们村几个知青在村里换的,攒了好几个月,打算全都腌起来,正赶上端午的时候吃。”

赵霜算了下日子,今儿个已经三十了,正好半个月后的六月十五号就是端午节了,能腌好吗?

先不说这个问题,她扫了眼院子里堆积的筐子,好家伙,十多个筐子,她走过去拎起来,根据以往提过的重物的经验,差不多有五六十斤,扣除蛋与蛋之间的糠皮也有个四十斤了。

按照前世买鸡蛋的经验,约莫30个两公斤上下,这鸡蛋的个头要小些,两公斤可能得40颗,两公斤是四斤,乘以十也有四百颗蛋了……这一院子不得五万颗蛋?

全村一起攒也得攒个半年,放冰箱冷藏都得变质,更别提现在这条件了……姥姥也没说实话。

而且,现在鸡一块钱一斤,四五百斤就得四五百块钱……城里人都不定能有这么积蓄。

这知青财大气粗啊,有着钱不再城里搞个工作,下乡来干啥?

念头不过是一闪而过,里面的水可不浅,赵霜无意深究,“姥姥,这腌咸鸡蛋给钱吗,你一个人干到啥时候去,咋不让舅舅们请假帮忙。”

这里面最费功夫的就是洗鸡蛋了,腌制反而最简单。

“这才多少活儿,比下地轻松多了,我一个人就成。”知道小霜关心她,姥姥乐呵呵道,“给钱呢,一坛子装二百颗蛋,给一块钱。”

也就是一筐子两块钱,这么些腌下来也才二十多块钱,姥姥至于笑的合不拢嘴吗?

“姥姥,这么多鸡蛋,得多久能搞好。”赵霜说着话也没闲着,帮着洗鸡蛋,然后放在簸箕上晾晒,现在天热,十多分钟就干透了。

“两天就搞完了。”姥姥干劲十足,“这两天就能挣二十多块钱,抵得上城里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了!”

这么一听感觉这活儿不错啊,“姥姥,你咋包上这活儿的?不会有人趴墙头偷看吧?”

万一有人眼红举报可就麻烦了,姥姥这也属于‘帮凶’、‘知情不报’了。

“怕啥,你以为就你姥姥我一个人吗,全村至少有一半的人家都帮忙呢。”说到这里姥姥得意的道,“不过我的手艺最好,分给我的最多,别人顶多一筐子……你知道就行,可别出去说。”

赵霜震惊的瞪大了眼睛,不需要计算哪怕放在后世,这也是个大单子了,顶的上一个小厂子一个月的出货量了。

光是鸡蛋的成本,嘶……不能算,她怕自己要变成红眼妖怪了。

是她见识太少了吗,先是抢水不打架变成开运动会,这个她能理解,毕竟那磕碜的水量真打起来了大家一起完蛋,但是知青这么有钱正常吗?

哪个知青有钱还下乡?!

看姥姥那镇定的样子,赵霜觉得自己就像是个没见识的乡巴佬。

她力气大,帮着打水、洗鸡蛋、洗坛子、搬框子都利索的很,一上午过去,等到听到舅舅喊开门的声音,赵霜才惊觉一个上午过去,累倒是不累,毕竟她力气大,倒是姥姥上了岁数,坐着洗鸡蛋累的一直捶腰。

“小霜,你啥时候来的?”看到她,两个舅舅也很高兴。

“早上来的……糟糕,忘了做饭了。”赵霜懊恼的道,“你们先洗脸吃瓜,我去做饭。”

“别折腾了,你舅妈早上连着中午的菜一起做了,这天气吃凉的正好。”大舅舅说道,“这西瓜是你带来的?个头不小。”

“家里的瓜熟了,给你们装了俩先尝尝,回头收完麦你们过去拉。”赵霜按照老妈的叮嘱说道。

小舅舅则看着几只空筐子发呆,“不是,妈,你俩咋这么能干,这就干一半了,我和大哥下午请了假准备帮忙来着,这看着也用不上我俩了。”

姥姥白了小舅一眼,笑着道,“我们小霜能干的很,既然请假了,赶紧吃饭,早点干完早点拿钱。”

赵霜也跟着吃了‘凉菜’,还有早上剩下的红薯米粥,“大舅,你们怎么放这么多米?”

别看绿水县带个水字,但这里跟水量并不丰沛,以种麦子为主,大米可是稀缺粮食,可看看大舅家这红薯粥,米比红薯多多了,这正常吗?

“你姥姥爱吃米,对老年人肠胃好,红薯吃多了胃里烧得慌。”大舅说道,“至于这米,是跟那帮子知青换的。”

又是知青,赵霜此刻对秦家庄知青的好奇心达到了顶点,他们真这么有钱?他们从哪儿弄来的货?

不过她很快压下了心里的好奇,老实的吃饭。

反倒是小舅舅,瞅瞅大外甥女,“你都不好奇他们哪儿来的大米吗?”

赵霜摇摇头,“不好奇。”主要是怕听到什么不能听到的话,惹了麻烦。

“没啥不能说的。”姥姥碗里全是米粒,没有一块红薯,连着喝了两大碗才畅快的打个饱嗝,拿了快西瓜啃着,“这些大米是我们用麦子跟南方那边换的。”

南方?

赵霜微笑,是她耳朵出问题了吗,看看她都听到了啥,这可不是后世交通发达的时候,现在的货运都是货车或是火车,速度贼拉慢,价格还贵的很,路还不好走,指不定就遇到打劫的……少量的粮食交换她相信,但看姥姥丝毫不心疼的样子,可见没少吃大米,而且价格也一定不贵。

赵霜忍不住在心里咆哮,这合理吗?!

还有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个年代的人就聪明成这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