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岗村传出了各种关于蒋晴晴的谣言。
有人说她有妄想症,也有人说她敢于追求爱情的人,说什么的都有。
毕竟名声不好,就连住在同一地方的知青也受到了批评。
有一段时间,知青不喜欢出门,和蒋晴晴同住一室的知青都想搬出去,自己住。
后边,刘星平和王雯雯,立即找了几个村民,搬出去了,一天就完成了。
后来搬了新家,和蒋晴晴分开了。
搬出去后,不跟她一起了,也不和她分担的维修费用了。
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和减少的十块钱积蓄,蒋晴晴坐在炕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就是去找司辰,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她也没说自己是司辰的青梅竹马,是那些爱说三道四的大妈,自己编出来的。
蒋晴晴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最终把一切都归咎于司辰。
连续三天放假后。
黄岗村开始按工分发放粮食,每家每户都非常主动,全家人一起出动。
一大早,仓库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包括村长、大队长和记分员都在。
仓库门口摆了一张桌子和一张长凳,林记分员和村长坐在长凳上。
他们两个逐个计算工分,每户需要做两到三次。
在每个人都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每个家庭的工作就完成了。
只要在纸上签一下名字,就可以去仓库取粮食了。
知青排在最后,他们都是一个家庭一人,这很容易计算。
很快就轮到司辰了。
林会计算完所有的东西。
林会计沉默了,他发誓说这是他当会计以来算过的最简单的账。
林会计和司辰对视了一下,心虚的低头。
司辰也看出会计的眼神太明显了。
司辰突然有点内疚。
他摸了摸鼻子,签完名字后,他迅速拿着纸条溜进了仓库里。
村长和队长都在仓库里。
司辰走上前,把会计写的纸条递给大队长。
大队长无情地笑了笑,说:“司喜,你为什么就这么几个工分啊?”
司辰平静地说,“我不依赖于工分,叔,快点,还有人在我身后等着。”
“好的,你想要种?细粮和粗粮有不同的价格,都写在那张纸上,你可以自己选择。”
村长指着他左边的小木桌,桌上压着一张纸。
“大叔,拿着二十斤红薯,把剩下的都换成了细粮。”
司辰在村长家里吃过烤红薯。
嘎嘎好吃,他一次能吃下五个。
“嗯?听叔叔的话,多换点红薯,这些不够,一周内就没了,猫冬的日子很长,怎么样?”
司辰果断拒绝了。
他的随身空间的地里,还有一堆成熟的红薯,新鲜的很。
笑死,根本吃不完。
前几天,他还往家里寄了两麻包袋。
这二十斤红薯,只是一个幌子,能把地里的东西不惹人注意的情况下,过一下明路。
队长也没多说什么,按司辰的要求给他装好了,挥手叫下一个。
仓库前面是村里的小广场,小麦在这里晒干,也是村里举行重大活动的位置。
此时此刻,仍有许多村民围坐在一起,晒太阳、聊天。
今天是难得的全村总动员的日子,所以粮食送回家后,他们不介意再回来交流感情和八卦。
这些天最出名的事情是司辰的事件。
“嗨,依我看,那个女孩能来找司辰,这两个人之间肯定会有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
村里一个长舌妇说。
这话一出口,大娘立刻不同意了。
“你是什么意思啊?
“那天那么多人,为什么就你碰巧看到了不同的关系啊?”
大娘的眼睛很锐利,看着村里几个爱说闲话的女人,她们都在躲闪,不敢看她。
司辰是她很喜欢的孩子,现在这件事关系到他的名誉,必须要重视。
大妈响了一下,敲锣打鼓吸引大家的注意。
见大多数人看过来后,大妈直接澄清了事情,告诫村民不要造谣。
司辰站着,远远地看见一群人。
司辰手里拿着一袋红薯和一袋米,从仓库里走了出来。
大娘一看到他,就把他叫过来。
“阿姨,怎么啦?”
司辰原打算在仓库门口等何立等人,但听到王大娘叫他,便满脸疑惑地走了过去。
周围的人不由自主地给他让路,他来到大娘身边。
大妈解释了因果关系,司辰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
其实,他并不真的在乎谣言,但出面大娘为他澄清,无论如何他都要为自己发声。
然后,司辰高兴地把蒋晴晴的屁股扒干净。
“大家都听清楚了吗?从此以后,我不想在村里听到那些谣言。”
大娘带着一种霸气侧漏的态度,气场一米八。
王翠花,你听好了,以后谁还敢乱说话?我要他好看。
地下的众人纷纷点头。
回来的路上。
几人有说有笑走在前面,其他人在后边。
他们特意向村长借了一辆车来运送食物,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
不是阿姨多事,有些事情最好解释清楚,否则对自己不负责任。
阿姨,没关系,我知道你这么做是为了我好。
我待会儿请你吃我包的饺子。
当然,他只负责包,好看不好看不重要,只要能吃就行。
有何立在,味道也差不了。
“好吧,阿姨一定要好好尝尝你的手艺。”
显然大妈误会了什么,但别人也误会了。
司辰无耻地回答:“好的”。
阿姨的心情显然很好,在教他们生活经验。
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记得告诉我,阿姨会帮你解决的。
谣言,三人成虎,你们不是吗?
你应该不要认为,只有女同志才看重名声,男的也是一样。
他们几人顺从地点点头。
大妈对这种情况很满意,听劝就最好了。
一路上,有笑声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