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连杀阿森纳,若周末曼城取胜将达成13连杀!》
《六年双杀,七年不败,阿森纳能否打破心魔?》
“这些媒体净会整这些噱头。”孙恺凛嗤了一声,不关心地划走。
里科趴在理疗床上动了动脖子,等着理疗师帮他放松背部肌肉。
“他们就是吃这口饭的。”
理疗师按到了他比赛结束后一天仍泛着酸痛的背肌,里科差点嗷着叫出来。
“这不公平。”
孙恺凛疑惑看向歪着头看他的里科。
“为什么你每次比赛结束之后就像是啥事没有,而我就像被车碾了。”
里科想要锤理疗床,但抬手的动作牵扯到背肌,他只能默默地放下僵住的手臂。
理疗师没有因此手下留情,一边按一边笑着说:“成为一个世界级球员的第一前提就是耐操,你的体质已经很不错了。”
这倒是,里科在十几年的青年队生涯里并没有受过恢复时间超过一个月的伤。
年轻球员的身体没有完全发育,尽管青年联赛强度不高,他们仍然非常容易受伤,尤其是全场聚焦的进攻球员。
因此,像孙恺凛和里科这样既能打多个位置,又能保证出勤率的球员是每个球队不可多得的。
不过,孙恺凛在青年梯队能够客串除后卫和门将之外的所有位置,并不代表他在一线队还能这样做。
若他踢右边锋是80,客串别的位置就是60,在青年队大家都是60时,自然没有什么不妥,但在一线队,别人都是80,他客串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
但他的能力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孙恺凛想。
他突然站起来向门外走去,里科不解。
“训练应该还没开始吧?”
孙恺凛的步子加快,只留下一句:“我找人开小灶!”
---
联赛杯首发了的球员都在理疗,距离剩下球员们的训练还有两个小时,孙恺凛在休息区的沙发上找到了德布劳内。
以及杜埃。
德布劳内一般不怎么主动和同他有代沟的小朋友们聊天,所以现在和他聊得开心的杜埃出现在这里只能是——
“你也是......?”
杜埃挠了挠头,嘿嘿笑了声。
孙恺凛决定加入,多犹豫一秒都是对世一中的不尊重。
德布劳内欣慰,现在的年轻人和他年轻的时候差不多,大家有空闲时间更愿意出去泡吧、打高尔夫甚至赌博,而不是磨练球技,难得见到除了自己看着长大的孙恺凛之外有小朋友主动向自己请教。
“我们去球场说。”
他撑着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揽住了两人的肩膀。
室内球场的气温没有室外低,孙恺凛脱掉了天蓝色的训练外套,他短袖里面还穿了一件同样是天蓝色的打底衫,应对这样的气温刚刚好。
杜埃虽然从比英国温暖一些的法国来,但令孙恺凛羡慕地并不怎么怕冷,短袖短裤就跑上了草皮。
两人按照指示摆好了充当防守人的障碍板。
德布劳内从场边把两个球踢到中圈附近,接着自己走到了右边路。
“从我最擅长的边路传中开始。”
德布劳内示意孙恺凛把球直塞给他。
孙恺凛照做。
德布劳内接下球后高兴地看见孙恺凛无师自通地向球门跑去,大声提醒杜埃注意自己的动作。
右脚内侧充满技巧性地击在皮球上。
杜埃睁大了眼睛。
高速旋转的皮球仿佛自己长了眼睛,飞着飞着就到了高速奔跑的孙恺凛身前。
球到身前时是在半空中的,孙恺凛没怎么思考,下意识做出了最舒服的动作,右腿蹬了一下地,身体斜着腾空,左腿像鞭子一样扫出去——一个完美的侧勾。
哇哦。
杜埃小声赞叹了一下。
哇哦。
德布劳内也笑着鼓掌。
孙恺凛自己跑去球门里把球捞出来。
右侧的衣服因为这次侧勾染上了草地的绿色,他不怎么在意地拍掉了上面的草屑。
“太舒服了,真的很到胃。”
德布劳内原地摆了两下腿。
“就是这样,用这个部位,额,搓出去。”
杜埃拨过孙恺凛传回来的皮球,摆好架势。
哎呀。
“不不不,这是失误,真的,我再试一次。”
孙恺凛耍了个花式,把杜埃传呲了的球接住传回去。
他不怎么在球场上用这些眼花缭乱的技能,但对于边锋来说,在非受迫情况下做这些动作就是基本功。
杜埃被德布劳内看着,莫名有些紧张,但第二脚传球好多了,至少不像第一下又高又慢。
“你的基本功很扎实了。”德布劳内仔细观察杜埃的动作,“但离指哪儿传哪儿还有一定距离。”
“传威胁球的时候,你不是想着传到某一个人,而是要想着传到某一个区域。”
德布劳内随意地传出一个球,绕过障碍物到了后点。
“就像这样。”
“剩下的交给哈兰德。”
“我传到那儿不是因为你在那儿,而是因为你应该在那儿。”
杜埃点了点头。
虽说道理都懂了,但如果这种传球和视野这么好练,足坛不会这么多年没出现第二个德布劳内。
孙恺凛也从球门前撤了回来,他目前的传中更多是高球和低平球,鲜少有这样的弧线球,如果能多一项技能,无疑会让防守球员更加头疼。
他曾经花了三四个月练习外脚背,那时他还在青年梯队,契机就是坎塞洛的到来。
队里有这么多球星,孙恺凛这些年轻人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很多。
而正是因为他极高的球商和惊人的自律,他的成长过程就像拥有了小说中的系统一样,从这个巨星这里吸取一点,从那个巨星那里再吸取一点,造就了如今的能力。
传了几个球后,德布劳内叫停了他们。
“加训要适度,待会儿还有训练呢。”
“不要操之过急。”
两个年轻人乖乖地帮忙收拾了训练器材,把皮球捡回袋子里。
---
在卡拉宝到联赛比赛之间的这几天时间,孙恺凛不仅找了德布劳内,他几乎找遍了一线队内所有中场,以及远在西班牙的京多安——虽然电话教学始终没有现场教学效率高。
但孙恺凛主要是想多学习一点中场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B席告诉他,非反击的大部分情况下出球不能太快,多带两步可能就会有更好的机会,皮球待在你脚下的时间越久,对方的阵型变化越大,露出机会的可能性越大。
这个‘待在脚下’并不是原地等待,B席的招牌动作就是原地过防守人员然后又转回来。
这和孙恺凛的边锋思维尤其是青年队球王踢法的边锋思维就不同,他一旦拿球,第一想法就是过人,过人之后,第一想法就是射门,第二是传中。
当然这也不是说他一直是无脑过,他会选择最具性价比的方式过掉面前的每一个防守人员,无论是用撞墙配合还是爆趟还是变向。
B席是作为一个Holding Midfielder来思考。
罗德里是怎样呢?
他说,什么都要干,什么都要管,防守的时候他是第一道屏障,进攻的时候他也得前提,斯通斯或KP在的时候,他可以轻松些。
大部分时候,卡住传球路线,卡住身位,降速,拦截,当球在飞来飞去的时候把它摘下来。
孙恺凛觉得,这些没一个是现在的他能做到的。
电话里郭老师失真的嗓音显得不那么温柔,他说,他只是把球从后场接过来,交给德布劳内或者是别的什么人,再兼职进球罢了。
孙恺凛觉得,他或许能干这个。
也许这和从中场接球,再把球交给中锋或者自己进球没什么区别?
和别的一线队球员不同,几个18、9岁的年轻人训练之前是有战术课的,下训之后也需要参加文化课。
战术课的老师最近也在协助孙恺凛加深对中场的理解。
“我觉得对你来说最难的是位置感。”
老师推了推眼睛,坐在桌子的对面,他们都看着大屏幕。
在顶尖的青训基地里,这样一对一的授课是很常见的。
孙恺凛刚进曼城青训时并不是这位老师教的,那是一位年纪很大的教练了,战术思想也稍微有些过时,退休后曼城便换了一批年轻的教练。
“你需要知道作为中场,什么时候你该出现在什么地方。”
老师用激光笔圈了圈大屏幕上暂停的一幕。
“这个时候,对方的12号在这个位置。”
他停顿了一下,等待孙恺凛思考。
“在这个位置,你是该拉开来接球,还是应该往前推进,还是选择回撤呢?”
孙恺凛皱着眉头思考着,然后小心翼翼地回答:“如果对方12号在这个位置,我可能会选择拉开来接球,尽量创造空间。”
老师点了点头:“对,空间是关键。但如果你一味地往前推进,可能会被对方压迫,如果回撤太远,可能会失去进攻的机会。所以,要在拉开和推进之间找到平衡点。”
孙恺凛听得认真,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在青训时,他主要是通过个人技术和速度的优势解决问题,但在一线队,特别是在中场位置,空间感和位置感变得尤为关键。
老师继续:“还有,不要总是把眼光盯着球,要时刻留意场上的局势,了解队友和对手的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
孙恺凛点头表示明白,这也是他在与一线队中场球员交流时得到的建议。中场球员的思维方式需要更全面,需要关注整个比赛场面,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动作和球。
于是接下来几天的队内训练赛,孙恺凛都被安排在了中场的位置,瓜迪奥拉对他争当‘万金油’的态度十分高兴,抱着爱徒的脑袋瓜一顿夸赞。
孙恺凛也从一开始在哪队哪队输被集体狼狈惩罚变为兴致勃勃地下狠手惩罚别人。
“抓住他!”格瓦指出偷偷藏在大家身后企图蒙混过关的罗德里。
和球场上稳重的球风不同,罗德里在训练里是最欠的,队友们好不容易逮到名正言顺惩罚他的机会,一个个是真使劲儿,给罗德里疼得龇牙咧嘴。
“喔,你增肌了。”孙恺凛被格瓦的胳膊挤到,抬手捏了捏。
格瓦自己也捏了捏胳膊,摆了个pose,“效果这么好吗,我还以为还要好几天才能看出来。”
运动员的增肌实际上需要非常谨慎,增肌带来的不只有强壮,还有一系列连带的作用,最大的风险就是灵活度下降。
孙恺凛从拿到增肌计划之后就在健身房加练,虽然只有几天,但也能明显感觉肌肉线条更加明显了。
“嘿嘿,我也有。”他使劲儿。
格瓦故意凑很近看,说:“哪儿呢哪儿呢?”
咬牙了,这回是真咬牙了。孙恺凛用手臂绞住格瓦的脖子:“这儿呢!”
俩人小打小闹的,分组的时候教练顺手就把他们拆开了。
训练时间不长,主要目的也是熟悉战术和保持状态,真正的成长,是一场一场比赛喂出来的。
瓜迪奥拉的态度很明确,给时间,就是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