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盛熙再回去的时候,黎枝已经离开了,赵婉也被伺候的人暂时放在了偏院里面。
盛熙不知道黎枝和赵婉之间的纠葛,但是听问黎枝直接走了之后,多多少少也意识到了一点,这对母子之间应当是有些问题存在。
至于宫云杰与赵婉的关系,盛熙自然也了解了一二。听到下人汇报宫云杰可能有意于赵婉时,盛熙还是无语地扶了扶额。
之后又听见宫云杰打听当初赵家的事情,而且还让言问渊假装是赵家的小儿子时,盛熙特意留了个心眼。让福平查查言问渊的身世,确定他绝无可能真是赵家的孩子便行。
至于容貌上的相似,盛熙作为狗血小说的受众,敏锐地闻到了一丝狗血的气息。
只不过,下面报上来的言问渊的身世,确实同赵家没有任何关系。
言问渊当初作为弃婴被找到的时候远在边关,根本不可能是赵家的孩子。至于容貌、年龄上的相似和相近,只能当作真的是巧合。
毕竟在盛熙看来,这不过是一本小说当中的剧情,容貌长得一样很可能是作家写的时候留下的bug。
该在江南安下的人也差不多了,至于当初交给黎枝的案子,听说他也办的不错。
无事一身轻的盛熙,尝着江南厨子特意研制的荷花点心和油酥荷花,心里满意极了。
朕这次出来,还是很有功绩的。
灾赈了,乱平了,人安了,还顺道英雄救美了一把,真是不错!
只不过还没到两日,黎枝给盛熙带来的消息,真是让他苦笑不得。
原先刘威的那个案子,等到刘威把孝敬的东西送到池州黎氏的钱庄时,刘威就被放了出来。
毕竟当初皇帝抓人的时候,阵仗挺大,不少人都等着看刘威的下场,没想到他居然就这么被放出来了,一时间不少人心中打鼓。
有钱人家自然心里想着,这会不会是陛下的敲打。毕竟黎枝代表的可是盛熙的脸面,他如此明目张胆地私受贿赂,想必是在皇帝面前过了明信。
平民百姓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到底是知道刘威此人平时靠着家里作威作福。看见他就这么平安无事地被放出来,只觉得又是贪官当道。
盛熙当时正因为迷上了垂钓的乐趣,整日不见人影,在外人眼中就是皇帝避人不见,全全将事情交给了身边信任的大臣。
不少原先干过什么坏事的人,都怕哪日皇帝将他们直接抓起来,倒不如先给黎枝来点孝敬。
一时间,黎氏钱庄可真算得上是门庭若市。
对于旁人送来的东西,黎文品黎掌柜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直等到该送礼的都大致送到了,黎枝才终于开始查访其中的问题。
毕竟,贸然前去查访可能得不到任何成效,但是主动送上门的就不一样了。不论是心虚还是隐晦的提及相关的事情,都是最为直接的把柄。
江南这个地界,说到底离京城还是太远,就算皇帝短时间不想连根拔起,手里有把柄也总比没有强。
黎枝的这步棋,可以说走的极险,可他敢这样不能说其中没有盛熙的授意。
当初刚进池州的时候,因为当初福平公公,不少人送来的拜谒信盛熙基本采取的是按下不理。黎枝拿不准盛熙的想法,但还是觉得盛熙是想利用这一点的。
果然,消息都是慢慢传起来的,先是池州地界的大小官员,再到后面慢慢辐射。
消息可不仅仅是在池州这个小小的地方传播,一份来自金陵的礼物,彻底引起了黎枝的注意。
送礼的落款虽说留的是一个不知名的汪姓,可金陵这样繁华的地方,消息又能这样灵通的家族,怎么可能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汪家。
果然不出意料,金陵秦家的家主有一方得宠的美妾,正是姓汪。
金陵秦家?黎枝脑海当中闪过些许画面,这秦家比其黎家可是大大的不同。
黎家对于新朝采取的更多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对外不张扬,不过分,对于自家的子弟多是要求严格。至于当年离经叛道的黎恩重,那也真是意外了。
相比之下,秦家可就放肆得多了。
秦家在金陵,而金陵又是前朝梁朝的国都,其与梁氏之间本就有着不可言说的微妙关系。当初,梁朝不少皇后都是出自秦家。
后来梁朝覆灭,秦家自然也跟着沉寂下来。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盛朝建国之前,整个华夏之地,北边明显比南边乱的多。
待到盛氏先祖平等北方之后,对于南方早已不宜再用强硬手段,便采取了如此的怀柔政策。
这种情况之下,秦家势力自然再度崛起,俨然一副土皇帝的样子。相较于真正京城派下来的江南巡抚,秦家的声望明显更胜一筹。不少时候,江南的巡抚还需要上赶着找秦家的帮助。
这也是盛熙非要来一趟江南的原因,因为在原著当中很清楚地表现出了,这种潜藏的世家势力会对盛朝的皇权产生多大的影响。
甚至连原著当中黎枝之后的谋反,乃至谋反之事如此顺利根源都在这里。
因此,对于这样的事情,盛熙不能赌。他心知,秦家若是真的怀有异心,推不出黎枝自然会找出别的替罪羊。既让秦家能够获益,又不至于太站在风口浪尖上。
可黎枝对于秦家的印象则不是来自于这一点,而是在他刚离开黎家主宅之后的那段日子里。